刘邦身边有戚姬煽风点火,朝中有李帅运作,这次易立太子,应该十有能成了,只要刘邦的内心没有改变易立太子的决心。
奇怪的是,虞姬吹了枕边风后,刘邦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难道他心里有了别的想法?
李帅不死心,带上樊哙与樊市人来到长乐宫,准备再次奏请。
行礼完毕后,三人站在一边。
刘邦的心情还算不错,笑着问:“李将军,听说李夫人有喜了?”
靠,这帝王就是帝王,什么事儿也瞒不过他的眼睛啊。
“多谢陛下关心。”李帅道。
“好事啊,大汉的江山稳固需要后来人,等孩子出生,朕备一份厚礼给你送过去。”刘邦承诺道。
“多谢陛下。”李帅再次感谢。
接着,刘邦又对樊哙道:“樊将军,樊市人干得不错,朕得考虑给他加担子了。”
“多谢陛下,犬子能有如此进步,都是陛下领导有方啊。”
“多谢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樊市人也上前感谢。
本来是说易立太子的事儿的,怎么成了感谢会了?
李帅接着道下,这次平叛,太子损兵折将10万之众,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吧?”
刘邦闻言,盯着李帅问:“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你今日再提出来,有何企图?”
李帅接着道:“通过这件事,足以说明太子的能力欠佳,陛下是不是该有所考虑呢?”
“有所考虑?”刘邦反问。
“易立太子。”李帅说出了这四个字。
“望陛下慎重考虑,若想让大汉的江山稳固,太子之位得让德才兼备的人来胜任啊。”樊哙也附和道。
刘邦眯着眼看着下面的三个人,心里已经明白了他们此次进宫的深意。
虽然之前,刘邦一直想易立太子,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刘如意扶上位,但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之后,他的这个想法慢慢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虽然他爱戚姬还有刘如意,但在他看来,大汉的稳定胜于一切。太子势力庞大,若强行易立太子,必定损害太子的势力,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到嘴的肉重新夺回来。这无形中就加剧了大汉的不稳定因素。
“不急,不急,这种动摇国本的事情,得慢慢来。”刘邦敷衍道。
李帅闻言,看着刘邦,暗道:看来这老东西是另有想法啊。若说不动这老东西易立太子,怕是无法把刘如意推上位啊。
“陛下,难道那10万之众还不够吗?要死多少人才行啊?”樊哙继续进言。
“是啊,陛下,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啊,那让德才兼备的赵王怎么想啊?”樊市人说话更直接。
“闭嘴,怎么和陛下这么说话呢?”樊哙赶紧训斥道。
刘邦却摆了摆手,道:“没事,大家畅所欲言。”
虽然刘邦表示出了很开明的态度,但众人心里都明白,此刻的刘邦已经对易立太子不怎么感冒了。
樊哙看了看李帅,李帅摇了摇头,意思是再说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