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合情合理的时间限制内,在各地统一兑换官银,有两种方法,朝廷可以斟情考虑。
一种是面值一两的私银兑换面值一两的官银。
第二种是,以实际的称重来兑换官银。
毕竟在不断的流通过程中,没有专人维护的私银会不断的磨损,有些上面虽标有面值,却已经严重的不足斤两了。
比如一两的可能称重也只有七八两的样子。
即便是采取第二种,百姓虽感觉吃亏,也还是能够接受的,具体的操作就要看朝廷如何妥善安抚民心了。
魏王第一次在朝堂上谈论关乎国际民生的政事,瞬时就引来了一片交口议论,绝大多数朝臣都感觉这两条建议都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能够让人接受。
魏王得了诸臣的称赞,宁王和文宣帝就不痛快了,宁王是感觉魏王夺了他的风头,所以心生不快。
文宣帝是感觉第一种白条不会立马生财,他现在好像都钻钱眼里了,但可以考虑。
并且他还生气的认为,你一个整天窝在魏王府里,除了吃就是喝嘛事儿不懂的闲散王爷,有能力置喙朝廷的大政方针吗?
第二种方法,国库里如果有足够的银两的话,还改的什么革啊,敢情他的出发点就是想要强取豪夺,李雪娇的这个提议,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强取的借口。
早朝将要结束之时,文宣帝老脸阴沉,“魏王,你身体素来不好,府里缺什么短什么,只管让宫人来取,以后还是在府中修养为宜。”
朝臣一滞,以前的魏王极少在人前露面,可一出现在朝堂就展现了异乎寻常的才智,这可是比宁王那个只会耍小聪明,玉王那个不论是非,只会给宁王对着干的蠢货,要强百倍,如今听皇帝这意思,是又要关魏王的禁闭了。
魏王脸色淡然不变,施施然一礼,“儿臣谢父皇关爱。”
韶家三少夫人说了,他所能起的就是在朝堂上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至于后续就不是他可以操纵的了,仅此也就足够了,他也是如此认为着的,所以未再多一言的就又回到了他的魏王府。
他已经尽了他的匹夫之力,良心足够安矣!
……
五十八岁的文宣帝老当益壮,把决定要改革的这一年改年号为咸元,大有一元初始的意思。
咸元初年八月,朝廷采纳了魏王关于白条的建议,取了个名字叫做承兑制皇票,并有户部监管此事,那意思是只有皇家发行的方才,之所以能顺利实行还是在辰王建府上做了实践之后,才能得到一致认可。
咸元初年九月,朝廷全方位收缴百姓手中的私银,并规定敢私藏不上缴者,一律治以私造之罪。
一时之间全民惶惶,人心浮躁。
咸元初年九月初七,元华公主诞下游家的嫡子,一时间游家一派喜气。
游家老祖大喜,太后恩准,为给新生儿祈福,摆了七天流水宴,一时之间游家喜气洋洋,就连素不展颜的游冰,亦面露喜色。
与之相对应的,梅园气氛空前紧张。
韶三对面的是素不喜言语的墨夜,苦着一张脸,两人都不吱声,只是你一杯我一杯的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