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叶梨歌这些日子与夏青竹的仔细谋化来计算,不仅要建立可以涝时储水,旱时开渠浇灌的渠坝,更应该完善清河的后续修建……那即是,将清河建成一个可以沟通南北交通的货物和物流港口,可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有银钱足够的基础之上。
一筹莫展之时,看到了一脸志得意满的萧军,心里顿时就有了另一个想法。
当夏青竹再次举棋不定的前来拜见游冰大人之时,游冰倒是深吃了一惊,因为夏青竹的这项举措,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仅可以完美解决清河县的现状,而且还极有可能在未来,解决其它相邻地区的旱情,且还方便了交通运输,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百利而无一害。
可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叶梨歌竟然愿意把年华郡主留给她的大约三百多万两白银的田产拍卖后,捐给清河工程,并且别无所图。
御书房中的文宣帝也是大吃一惊,他素来知道当初的年华郡主是个极会做生意的奇女子,可能攒下如此一笔巨额财富,也还真是让世间男儿汗颜了。
看了游冰的奏折之后,文宣帝手中握着的那盏茶,僵在半空中,半天没缓过神来。
许久之后,才吐了一口长气,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年华郡主的女儿会想出如此一条妙计。
这份由游冰起草的奏折说的分明:治理清河所耗银财当真十分可观,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七百万两左右的银款。
叶梨歌的预算是,将年华郡主当年所留下的绝大部分财务,都统一拍卖,以如今的市场价值大约是三百万两白银左右,这也就占了治理清河款项的一半。
剩下的一半治河费用,当分段拍卖,商人都是脑瓜灵活之辈,只要有利可图,有眼光的人就会加以利用。
也即是说,剩下的差不多四百万的钱款需要拍卖清河以后的垄断权,因为清河一旦被驯服之后,势必会成为水上不可多得的交通枢纽,而这些当初出资的商人,会根据之前治理前的出资额度,对清河分段享有一百年的治理权。
奏折上虽说的比较简略,细节问题尚待完善,可文宣帝能够明白,这也就相当于说是当初高祖平天下的时候,世间有两个巨商对高祖多有资助。
高祖乃草莽之人,心思没这般细腻,当时一拍脑门,许下了宁富贵,勿相忘的承诺。
高祖是个重信义之人,开国之后,又兼之百废待兴,所以允了这两家商户拥有了铸造银钱的权利,却没许下年限,当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经济。
可这也就给后世的户部乃至整个朝廷,造成了如许的困顿。
这份奏折上的提议不错,既能解决了治理清河的经费不足问题,又能够解决以后修建清河河道的费用,可谓是一举两得,更难能可贵的是,把时间限制在了一百年之内,到时候朝廷可以名正言顺的将已经趋于完美的清河上的所有管制和相关设施,收归朝廷所有。
更让文宣帝满意的是,变卖家产的叶梨歌虽然捐出了一半的治理清河的款项,可她却自愿将这部分应该得到的清河以后的好处,全都送给了文宣帝,这也就是说,她是只管出钱,不贪好处……这让素来感觉有愧于年华郡主母女的文宣帝,心底有了个小小的羞愧。
第二日是个大朝会,当文宣帝把夏青竹托游冰送达上听的奏折传给诸位阁老时,朝堂上一片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