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京都,随着天际那一道霞光撕破黑暗的笼罩,终于是逐渐的在逐渐明亮的天色中苏醒过来。
京都西郊外,那三十三层祭天坛已然是修筑完毕,在霞光的照耀下泛着金色的光。这光芒如此纯净神圣,令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登基大典,就是要在这里举行。
一般来说,先皇故去之后,其立下的储君,也就是新皇,就已经是自动继位了。然而这毕竟做不得数,还需要一场盛大的登基大典来昭告天下,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承天命”之后,方才是真正的继位了。故此之前剑尘依旧是被呼为“世子殿下”。
登基大典的流程是相当繁琐,但谁也不敢乱说话,毕竟这是儒门、法门、道门等百家学说门派所公认的,这群文人也一向是“尊天地,敬圣明”,他们所说的都是时间的真理。因此就算这礼仪流程再繁琐,再折磨人,各位皇帝们也是不敢轻易违背,当然私下里的吐槽抱怨什么的也是少不了的。
直到遇见剑承秋这个怪物。
剑承秋在被这套礼仪疯狂折磨了一天之后,经过痛定思痛的深思熟虑,最后推出了简化版本。
按照他当时那令人日常莫名其妙的原话就是“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封建迷信”。
这套礼仪流程就简单多了,唯一的缺点是还没人用过。
或者,即将有第一个人。因为剑尘在面色发白的听完宗庙祭祀的两版对比后,果断选择追随自己父皇的脚步。
这道流程其实很简单。
首先是颁布遗诏。不过这个可以忽略,毕竟事发突然,剑承秋并没有留下什么话语。
然后就是择日即位礼,即选个登基的黄道吉日。这个是必须的,还有琐事,比如说定做龙袍皇冠之类的,拟旨到民间贴告示,封禅,也就是祭天,这是最盛大的典礼。祭天坛正是为此而生。
接着就是大赦天下。这个也容易理解,就是为了展示新皇宅心仁厚,愿意给死刑犯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罢了。
第四步就是颁布诏书登基。这个诏书自然不是出自剑承秋这个先皇,而是新皇剑尘的手笔。
第五步就是传国玉玺。这可非同小可,因为这是皇权的象征。只有接受了传国玉玺,才算是真正掌一国之权,才算是真正可以动用帝皇之气的皇帝。
第六步就是在宫中乐手的演奏中,由内侍扶着,登上皇位,然后音乐停下,新皇接受百官朝贺,以及四方朝贺。这一步才是今天的重中之重,也是所有人都在期待的一刻。剑尘也将在这一步做出选择。
最后一步,就是要祭告宗庙、社稷以及万民。此为“立帝誓”,也是展现一个新皇的决心和风度的时候。
看似繁琐的七步,却已经是被简化过了。之前的礼仪之繁琐,简直难以想象。
剑王朝也因为剑承秋的这各种对传统礼仪的“简化”而引来读书人的不满,被斥责为“异端”。所幸剑承秋并不惯着这群文人墨客,所以才没出现什么大的聚众闹事。当然,各种乱七八糟的小事情自然是怎么糟心怎么来。
对于这些,京都的民众、从其他的地方专程赶到京都的民众都并不关心,无数民众已经是在黎明未到的时候就早早地起来,自发的分列在去往祭天坛的道路的两旁,翘首以盼着他们心心念念的世子殿下。
终于,当东方的太阳终于是冉冉升起,完全显出身形的时候,那浩浩荡荡的军队终于是出现了。
首先是开道的礼仪军,他们分列两侧,双手举着竖的笔直的金色龙纹黑旗,神色肃穆的缓缓前行,脚步踩在地上,声如巨雷,那灿金色的铠甲在晨光之下泛着耀眼的光芒,威仪非凡。
在礼仪军之后的就是民众熟知的,剑尘的侍卫军。他们都是黑色的铠甲,铠甲表面流转着金色的龙纹,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神色威严冰冷,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寒气。
而被侍卫军环绕守护的剑尘,则是骑乘着一匹神骏无双的踢雪乌骓马,穿着黑色的战袍,战袍随着清晨的微风飞扬,束起的长发表明他只有十五岁,然而那威严的俊秀面庞和淡淡的威严却令人没来由的信服。那双黑色的眸子里,仿佛凝聚了无尽的冰雪。
在侍卫军之后,则是守卫皇帝的三千御林军。而那骑乘着青璃马,神色不怒自威的青年将军,正是御林军首领,林羽。他在京都享有盛名,有着筑基境巅峰修为,以及媲美金丹境初期的实力。
而这些御林军则都是一身亮银色的铠甲,手持黑色长戟,面色冷漠,显然也是久经战阵之军。
御林军排列整齐,步伐一致,远远走来犹如逼近的轰雷。
民众们都是在看到剑尘的那一刻欢呼起来。
“世子殿下!”
“世子殿下!”
“……”
浩浩荡荡的军队目不斜视,缓缓行过。而在其后,则是无数民众自发追随的身影。
剑尘的个人魅力,可见一斑。
而事实上,剑尘在剑承秋在位时,就是对民众体恤有加,甚至于剑承秋很多时候都把自己应得的好处有意无意的推给了剑尘,这就导致剑尘在剑王朝本身就有着不弱于剑承秋的影响力。
而在剑承秋遇袭身亡之后,剑尘沉着应变,不仅将凶手捉拿归案,还重创了来犯之敌。那一剑的风采他们至今难以忘怀。这就导致剑尘的威望进一步暴涨,剑尘能有换取鸿蒙锁元阵符灵的本钱也正是源自于此。
这也让隐藏在不知名处的许多势力的来人都是赞叹不已。
“此子大才!德可治一国,才可统一世!”
“这个弟子,必须拿下!”
“……”
暗中的身影们紧紧的盯着那个黑色战袍的少年,眼神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