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关实验2的立项实际上遭到了不少高层的质疑。他们认为,若是实验1失败,那么实验的结果就已经可以证实“门”的危险程度,实验2的存在完全没有必要,针对质疑,埃文斯提出了一种议点。
他认为,这道“门”在目前看来,不可能是自然产物,故在此设定其为文明产物,那么其中也必将有可能包含人文因素。在“门”的附近,也能够看见部分像是以往见到过的生态系统,那么以此做出假设——假如“门”内含有某种既定程序,只会销毁靠近的探测物体,而不会对生命系统产生直接威胁,那么实验2就有成立的必要。
该项决议依然遭到高层否决,因为这个议点在高层看来毫无根据,然而“太-南”在此时忽然发现一个无可奈何的现象,那就是“豪尔森”号全体人员一致同意通过实验2。
所有人员的信心都来源于埃文斯——这位年纪并不算大但是却颇有威信的研究员,似乎总是有一种准确的直觉。另外他们也是在跟自己做了一次博弈,实验2计划只会抽选3人,在数十个人员中抽取三个,选中自己的概率实际上并不大。如果此次深潜有所发现,那么他们这些深潜队员都将在深海探索的史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面对所有人的坚持,高层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实验。
随着“嗡嗡”声,这架看起来渺小到微不足道的小型深海潜水器开始围绕着“门”做起了圆周运动。
深潜的三名队员从比脸盘还小的舷窗望向“豪尔森”号,心里都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他们就像是一堆黑瓜子中的三颗白瓜子,命运之手在其中挑挑拣拣,终于把这三个给择了出来,使之与大部队分离开来。
然而潜水器内的三人似乎都没有什么悲观的想法。弗洛伊德,“豪尔森”号上资历极高的一位老船手,为人果敢冷静。他先前是一名船员,后来加入“太-南”研究调查点成为了一名深潜员。他的一生都和海洋作伴,在他心里,抽中那张带字的纸条或许就是对他命运最好的总结。
维拉德,一个初出茅庐的热情小子,对海洋有着无比的幻想和执着,双修海洋科学和技术专业,对于自己被选中的命运也丝毫没有觉得不平,他甚至觉得,如果今天自己真的葬身于海洋中,那或许也是很不错的归宿。
而至于岐君临,他主动顶替了第三个人的位置,使得“豪尔森”号其他所有未被选中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幸运儿。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自己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从他淡泊的面部表情上看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包括他的情绪。
事实上,即便是这架小型深海潜水器,它的安全性能在国际上也处于一流水准。在前期检查得当的情况下,除非遇见极度强烈的海底活动或者是其他不可预知的状况,否则几乎不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然而在实验1结果的震慑下,“豪尔森”号上的所有人都下意识的认为,实验2也难以避免这样的结局,参与实验2的工作人员或许真的会命丧于此。
这也就是为什么相当多的国际组织会提出前面所述“自由博弈”的申请,只不过迫于形势还是遭到否决罢了。
以圆周运动进行对敌探测,实际上是人类一种非常简易的想法。在切线上进行弧形运动比直接闯入要更加有安全性,因为这样在缓慢拉近和目标相对距离的前提下,本体依旧还能够保持相对的速度,这对于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有着较为良好的帮助。
“报告‘豪尔森’号,我们即将抵达半径外圈200米处。”
“收到请随时保持注意,若发现危险即刻返回,重复一遍,若发现危险即刻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