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直播】吴晓波:我是怎么从阅读中成长起来的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上周四是4·23世界读书日,吴老师特地做了一场直播,主题是:我的读书和我的时代。

在直播中,吴老师分享了对他影响最大的几本书,以及他的多年写书心得。

今天我们把这期直播的精华版内容分享给大家,作为加餐,希望你们喜欢

大家好,我是吴晓波,今天在我的书房里和大家做一场4·23的读书日直播分享。

平时我们做直播常常谈的是中国宏观经济怎么样,货币政策怎么样,你所在的城市房价会不会涨,该买哪些股票,企业该怎么转型,疫情下怎么应对……但今天我们可能会更轻松一点,是一次唠嗑。唠什么呢?唠书的事,因为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

今天一早来到这个办公室,一进门我就特别高兴,因为书桌上面出现了三本书,挺有意思的:

一本是日文版的《腾讯传》,刚刚翻译出版,能放到我桌上来,我特别高兴。

第二本是欧洲一个国家翻译出版的《激荡三十年》,各位同学认得这是哪个国家的文字吗?我是不认得。我估计看直播的999%的同学都不认得,它是捷克文。

第三本书就是5月份马上要面世的,现在正在印刷厂里印制的我今年出版的新书,叫《影响商业的50本书》。

我觉得今天这个日子跟读书有很大的关系,也是我们在一个非常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偶尔有一天静下来,想一想自己跟一本书、跟自己的知识有关的一天,我觉得这一天是一个特别美好的日子。

所以我今天通过这场直播,跟大家分享过去那么多年的读书生涯、创作生涯和我所处在的这个时代——也就是很有幸跟大家在一起所处在的这个中国变革时代。

这些书、这些字和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每一个人是怎么在阅读和学习中慢慢地成长起来的?

所以今天和大家来进行这样的一个分享,关于我的读写生涯和我的时代。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回想一下,在20多岁的时候,哪几本书影响了你的人生?你还想得起这些书名吗?

我拿这个问题问过我自己。

一、《朦胧诗选》

我是1986年读大学的,所以我赶上了1980年代末的那一轮中国思想解放的浪潮。我当年进复旦大学的时候,无论到一个文科生的寝室,还是到一个理科生的寝室,大部分的寝室里面都有两本书,其中一本叫《朦胧诗选》。

《朦胧诗选》选了当时1980年代的一批朦胧诗人的一些诗歌,我记得第一个诗人叫北岛。

北岛《朦胧诗选》的第一首诗叫作《我不相信》,我们打开来看《朦胧诗选》,第一句就是“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觉得那首诗对我们真的有很大的震撼,因为在进大学之前,我们所说的所有的教育都是我们要相信。我们要相信这个,我们要相信那个,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所有的长辈,我们要相信所有书上教的知识,我们要相信所有老师给我们讲的每一句话,我们要相信报纸上的每一段文字,相信墙上的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语……

但是北岛说我不相信,我甚至不相信天是蓝的。怀疑主义,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人主义的觉醒。

我觉得《朦胧诗选》突然给我们打开了跟个人生命相关的一扇非常小的窗口,我们眼睛一下子睁不开,但是发觉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了。所以,如果你问我说,在所有中国作家中,哪个人是你的偶像的话,那个人叫北岛。

我记得七、八年前,北岛有一次来杭州做一个活动,一个朋友跟我说:“你的偶像北岛来了。”

然后我那天刚刚躺在家里,我脚上动了一个小手术,然后医生跟我讲说:“你必须要躺一个月,不能下床。”

然后我听到北岛老师来了,我第一件事就是下床,然后叫了辆出租车,去见北岛老师,跟他聊了一个多小时。

北岛大概也不知道我是谁,但是我那天特别高兴,因为我见到了我年轻时的偶像,他的那一句话、一首诗,可能就对当年的一个少年人生改变非常大。

所以《朦胧诗选》启发了我们那一代人的人文修养和个人意识觉醒,可以说是一本经典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