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一幕,立即震慑住了晁唐之上的所有臣子,纷纷静默了下来,众人的脸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惊慌之情。
朱棣目光阴冷的扫过场间众人,问道:“还有谁想找死,朕成全他。”
静默持续了好几分钟,只听着晁唐上接连响起粗重的喘息,可是却无人发言。朱棣眼望着他们的反应,感到很满意,于是说道:“有事起奏,无事……”
可话刚说到一半,就有一名大臣蓦地喊了一嗓子,打断了朱棣的话语:“陛下,大不了把我们都杀了。为了苍生社稷,死有何惧?”
霎时间,他掷地有声的话语得到了激烈的响应,朝堂上再次恢复了此前的喧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棣本已放松的表情,再一次绷紧,眼中的凶光也明灭不定的闪烁起来。他真想杀光了这群敢胆冒犯帝王尊严的大臣,但是他也知道,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
大明帝国建立数十年,纵使期间发生了不少对文人的迫害,但文人集团也在以势不可挡之势组建而起,帝王的权利因此便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制约
。任凭朱棣生性再暴虐,手段在严酷,那也主要是针对政变期间而言。在和平年代,杀死一名出言不逊的官员以儆效尤,已经是朱棣权利的极限,如果在过分一些,恐怕会导致朝廷秩序的全面崩盘。
司徒腾手里提着无头死尸,鲜血染红了地面。他眺望着晁唐上朱棣那张踟蹰不定的脸,自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于是便悄然的退了下去,重新隐回了黑暗中。
最后,早朝在压抑的气氛中不欢而散。朱棣自然没有答应大臣们的要求,但是大臣们也同样宣称,只要朱棣一天不答应,他们就会每天不断的要求朱棣烧死月隐,直到朱棣答应为止。
此后的几天,朱棣在晁唐上,见到大臣们为了胁迫他答应要求,使出了各种花样,有企图用头撞墙自杀的、有满地打滚的、有破口大骂的、还有涕泪纵横不停磕头的,种种怪像,不一而足。
除此以外,来自各地官员和皇室成员的请愿,犹如雪片一般纷纷扬扬的飘进了宫中。让这个冬天,愈发显得寒冷了起来。
面对如此浩大的请愿规模,朱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向来支持他的玄化,也在暗示他应当丢卒保帅,不应该为了一个女人得罪帝国所有的官员。
不过尽管如此,朱棣还是不愿杀死月隐。他不忍心让这个刚刚看到生活燃起一丝希望的女子,再次看到人世的黑暗。于是,万般无奈的朱棣,在这天晚上,召见了磲婴,对她说:“磲婴,朕快保不住月隐了,你带他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