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个家(1 / 1)

如果爱 秋玲 799 字 2020-08-12

我想有个家

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想要有个家。家给我的感觉,除了温馨就是安逸。家在我心目中的概念,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住所,还要有三三两两的家人。长大后,家在我心中的概念就更加清晰了。直到参加工作后,才知道家对我有多重要。如果没有家,一个人像浮萍,飘忽不定;如果没有稳定的住所,就永远也找不到家的感觉。特别是从八寨到马关工作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到马关工作至今仅十八个月,在这短短的十八个月里,先后换了三个地方,搬了三次家。不过这都不像是家,只能称其为宿舍而已。

我所在的单位没有住房,一直租房住。刚来那会儿,住在原单位一位同事家,他家的房子是新盖的,三楼一底,很宽。他家住在二楼前屋,我就住在后屋,每天和他家同出同进。由于他的工作地点不在马关,偌大的一间房除了我和他妻子之外再无他人。同事家在马中路,离上班地点很远,每天上下班很不方便。从住进同事家那天起就有想搬家的想法了,住了不到三个月,我就更想搬家了。从没租过房子住的我,开始了漫长的找房子生涯。

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很快,到城里打工、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租房的人也越来越多。想找到一间相对安静的,又宽敞又好住的显得极不容易。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房子,我就不搬。我一直坚守着这样一种信念。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些事才更加坚定了我搬家的决心。2002年7月,时逢单位召开代表大会,大大小小的材料堆得像山一样的高。写写画画不说,还要印制、装订、装袋,安排各种各样的杂务,事情多得像牛毛。有个晚上,我们集体加班,改讲话稿,分工写,一人写一部分,由于我住处远,匆匆写好后交由领导审,领导审好时已经是凌晨两点,我不敢多逗留,背着包就匆匆往家赶。走在无人的街头,脑子格外的清醒,耳朵也特别的机警,生怕一不留神从对面冲出个人或是一声尖叫什么的。不敢多想,闷着头用最快的速度朝前走。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听不到车的声音,更听不到那嘈杂的吵闹声。我怕极了,就打电话找朋友,一路吹牛,直到家门口才把电话挂了。就在我摸包找钥匙的当儿,才发现钥匙忘在办公室了。这可怎么办?我想大声叫喊,又生怕吵醒了周围的人家。于是我发疯似的打朋友的电话,希望她们没关机!我不想回办公室,一个人走在街上,风冷飕飕地吹着,像要把我整个的吞了。徘徊在旅馆门口更不敢入住。幸好朋友的电话打通了,她来接我,才勉强凑合了一个晚上。

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闲我就到处找房子,条件就是要近还要静。每当此时,我对街上贴着的有“出租房屋”字样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只要一看见有合适的房就立马打电话询问,如果主人在家,就跑去看一下房。找了近一个月,丝毫没有结果。朋友们知道我在费力的找房子,也都忙着帮打听,一有消息就马上与我联系。不是太远就是太窄太黑太杂。我不想住。有一次出差回来,路过一个小巷的时,看到一张贴着的告示,顾不得路途的劳累就匆匆跑去看房子。这房离我单位也不远,大约三百米,单间的,不算宽也不算窄,勉强能放下一张床。我不再挑剔了,当晚就叫了两位朋友把东西搬过来就算完成了一次搬家的使命。

在第二个家住了不到一年,我弟考上了马关一中,被逼无奈,不得不让他住进了学校的宿舍。我心里挺过意不去,有个姐在城里,还让小弟住宿舍,生活起居也不方便。我要是想他了,也不便联系,更没有时间去学校看他。每个周末他就回来一次,拿点生活费就走,觉得像是一笔交易,没一点人情味。于是我开始了第三次搬家的旅程。这次找房子都是朋友帮的忙,两室一厅,外加一大个厨房,而且环境也好,很清静。我搬了过去,并把小弟接过来跟我一起住,才让那颗悬着心稍微地安稳了些。租房的日子真的不好过,生怕哪天人家不租了,又得搬家,刚买来的家具再搬哪还受得了这份折磨!

现在我最想的就是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可妈妈老说女孩子买什么房子,等有个家再说吧!

可我真的好想有个家,一个稳定的家,一个能给我温暖的家,不知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这样一个名字叫作秋玲的家?

2004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