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罗家坪大山(2 / 2)

如果爱 秋玲 1326 字 2020-08-12

李宏排长介绍过后,我们纷纷跑到罗家坪主峰下留影,把最美的心情留给大山,把最甜的笑靥留给大山。在主峰纪念碑的右边有一个猫耳洞,像一朵欲绽放的蘑菇。钻到猫耳洞里探险,从里面探出头来,观看外面的世界,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神圣。

我很难想象当年战士们是怎样在这样的一个地势里与越军作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成为过去,那些战火硝烟的往事谁也不愿意再重演。那些细节,只有在战争题材的电视剧里去体会,去感悟。

走过七号阵地,我们继续往五号阵地的方向前行。由于森林密度大,一路上虽然是水泥铺就的,但久未有人走,路上长满了苔藓,每走一步就往前滑一段。看着这样的路面,我有点胆怯,究竟是继续前行,还是后退。前行,可以看到五号阵地的雄风;后退还要抄原路返回,路程相当。如果后退就看不到前面的风景了,不知为什么,我很倔,明明知道有难度却偏要向前行。老师们一个扶着一个,一个挨着一个,小心地拉着我,如蚂蚁的行程,隅隅而行。最滑的路段终于过了,我们赶上了前面的队伍。穿过荆棘丛生的小路,才看到五号阵地的伟岸与挺拔。一块两米宽的大石头上,被战士们刻上了一个雄劲的“剑”字,右边的一条小路直抵另一个战壕,被刻上了“卧虎藏龙”的字样。我很好奇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独个儿走到“卧虎藏龙”的小道上,前面是一个能容纳大约十人左右的战壕。里面的确是藏龙卧虎啊,没有这个地方,怕也侦查不到敌情,也很难歼敌。

从五号阵地上下来,路平坦了很多,空气也更好了。看着远处那些若隐若现、高大伟岸的不知名的古树,我心很静,静得可以听得到五脏之间的对话。

这时一棵很独特的树吸引我的眼球。从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一种神圣入侵。它好像被什么东西从树干正中切断,又好像是被猛兽从中咬断。从断面处又倔强的长出几多新绿,还略带一点微红的颤弱的小枝,迎着风,坚强地摇着。

罗家坪的戍边战士李宏排长含着泪,给我讲述了这棵树的故事。他告诉我这棵树有名字,叫“宗臣树”。一棵有名字的树,他究竟有什么样的来历呢?听着李排长的故事,我的泪也流了下来。吴宗臣自入伍以来就在中越边境上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他驻守的阵地正是处于罗家坪大山的七号阵地和五号阵地。罗家坪大山是一个饱受战乱的大山。曾经为了保卫边疆稳定,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在山上埋下了许多地雷。这些地雷的隐蔽性,给后来上山的战士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980年罗家坪大山之战打响了。10月14日,吴宗臣接到上级排雷通路开辟的任务后,带领一队战士冲上罗家坪大山进行排雷,把路开到距敌前沿五六十米处时,战斗正式打响了。此刻人工排雷开辟已经来不及了。吴宗臣把手一挥向全班战士高呼:“同志们,用身体扫雷!”话音未落,他就两腿一缩,第一个冲向了山坡,圆满完成了排雷通路开辟任务。1981年4月1日,吴宗臣再次接到上级通路开辟的任务,他踩到一枚防步兵压发地雷,不幸牺牲,年仅25岁。战士们找到他的时候,他正睡在这棵被炸秃了顶的老树下。为纪念我们的“排雷英雄”,这棵树就取名叫“宗臣树”。

听着英雄的故事,我不时回望那棵渐远的树,似乎看到了那个叫吴宗臣的战士正在用身体扫雷。

回到营地,我们参观了战士们居住的地方。去那里我除了记住了那个漂亮的罗家坪大山的模型外,还记住了一句震撼我心的话:“把敌人的情况搞透,把自己的情况搞透,把未来战争战场的环境搞透。”看着这行刻在墙上的闪光的字迹,泪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怕被那些常年驻守在里这里的战士们看见,悄悄地擦了。

得离开了,我亲近的罗家坪大山。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车子发动了,战士们齐刷刷的站成两排,敬礼,直至车子走远。

2008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