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家里有了缝纫机,妈妈干活回来,就鼓捣起缝纫机,缝书包、补衣服、补裤子……只要能用缝纫机的地方,妈妈都尽管使上。我们的衣服,也因有了缝纫机,一年四季不重样。哥哥穿的衣服,改改给我穿,我穿的衣服改改给小弟穿,小弟穿不了的,将好的布料剪下来,用作补丁的布料。一件衣服轮了几回,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我记得到我们上初中后,就鲜穿补丁衣服了。
可妈妈在缝纫机前忙碌的身影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焐热了我多病的童年。那些守在妈妈身旁,看着她踩缝纫机的岁月,盛开在我的记忆里。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缝纫机的使用频率没有以前高了。可妈妈却把缝纫机保养得很好。过一段时间就上上油,擦擦机身,找出开线的衣服裤子,“嗒嗒嗒”的响声传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听着缝纫机的声音,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又上心头。
后来,我们搬离了老家八寨,到马关县城定居。妈妈和爸爸也到了文山居住,老家的房子空置了。妈妈最舍不得的就是那台缝纫机,那上面有她的青春、有她的梦。我们买房子以后,那台缝纫机在妈妈的再三要求下,乘汽车,过马路,终于到马关安家。它就放在窗边最亮的地方,没事的时候,我就上去踩两脚,剪剪裤脚边,学缝一些小玩意,生出许多乐趣来。
也许是我笨的原因,总掌握不好缝纫技术,缝出来的线弯弯扭扭,向妈妈讨教,妈妈只说,技术是通过大量的实践磨出来的。
于是我没事情的时候,就会拿出些旧衣服或是布料,学缝枕套、包、玩具、衣服等等,哪曾想,就因为一次无心的练习,将缝纫针拦腰弄断,却怎么也买不到缝纫针?
在以前随处可见的小物件,现在却鲜有人卖,就像那些记忆里的旧时光,埋藏在记忆深处,可那些盛开在指尖的旧时光,却是妈妈和我最温暖的回忆。
201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