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西幸(2 / 2)

浊世砺行 西新桥 991 字 2020-08-11

当此情势,大河之北那是万万没可能去的;大河之南,豫州(今豫东一带)有侯景盘踞,东南则是斛律金父子的地盘,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荆州(今河南省南阳、邓州一带)。斛斯椿最怕去了关中从此大权旁落,既是不能留在洛阳,倒不如跑去荆州碰碰运气。

果然元修眼睛一亮,喃喃道:“荆州?嗯,听来不错。”他既如此说,当时便有好几个墙头草出声附和。

长孙稚见不是事,轻咳一声,幽幽道:“我怎么听说,那荆州刺史辛纂可是心向高贼呵。”

元修瞥了长孙稚一眼,面色豁然一沉:“前番使者回报,那辛纂可是口口声声要为我大魏尽忠。长孙公多虑了。”

元宝炬个糊涂蛋尚且不明所以,自顾自道:“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是小心着些好。”

蠢材!元修气得心里头大骂不止。还是斛斯椿最懂见机,赶忙接口:“我洛阳尚有兵马数万,一发南下,不怕那辛纂搞鬼!”

元修暗暗欢喜,正待定下此议,不料河南尹元孚又道:“荆州虽远,却与洛阳同样无险可守,高贼再至,如何抵挡?何况荆州背接逆梁,岛夷兵马旦夕可至,实非良选呵。”

元孚秉性肃直,所言实出公心。元修虽是不喜,却也深知元孚句句在理,无奈之下,只好推说身体突感不适,容后再议。

。。。。。。

南下,还是西幸?

这问题又给带到了朝会之上,不消说,十有七八都是赞成西幸的。话说回来,开口的都算是忠心的,其实殿上更多的朝臣都作了沉默不言,心里多半在盘算:大丞相又不是尔朱氏那般暴虐无道之人,大不了换个天子,这年头实在也见怪不怪了。

正当元修还作犹犹豫豫之时,忽有颍川王元斌之自虎牢关急奔而至,报说高欢所部河北青齐人马已然渡过大河,将近荥阳;又说擒得高军俘虏,一番审问,得知侯景已率部卷土重来,且此番不走长社(今河南省许昌长葛市)、荥阳一线,而是改走叶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梁县(今河南省汝州)一线,意在偷袭洛阳南麓。

听闻此般消息,满殿皆惊!人人均想:怪不得高欢停在北岸杳无动作,原来杀招却是藏在东、南。

元修恨恨连声:“高贼!何其阴险也!”乃令即刻整束,御驾西幸关中---既是侯景已然抄了洛阳南麓,自是再不作南下荆州之想。

裴果唤来宇文护,好是一番叮嘱。宇文护点头不迭,乃以“知会关中”为名,先行西去。

满城惶乱,一班闲散王公忙不迭收拾细软,闹个鸡飞狗跳;朝臣们各有打算,大抵整装相随者与滞留洛阳者各半;因鲜闻高军有烧杀抢掠之举,到了今时今日,百姓们倒是平静许多,泰半躲于家中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