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39
图5-40
2添加100%完成率的数据源。选中图表区域后,单击【设计】选项卡,之后选择【数据】功能组中的【选择数据】,在弹出的【选择数据源】对话框(见图5-41)中单击【添加】按钮,然后在【编辑数据系列】中添加数据源信息:在【系列名称】中输入“1”,【系列值】默认为【={1}】,单击【确定】按钮。说明:系列值中的【={1}】表示该数据系列的值等于1,也就是100%。
设置完成后,图表区域将出现两个柱形图:一个柱形图表示实际完成率,另一个柱形图表示目标值100%。
图5-41
3绘制圆环元素。单击【插入】选项卡中的【椭圆】,并按住shift键拖曳鼠标左键,绘制如图5-42所示的两个正圆、圆环图。左侧圆环图:插入的圆环,内部填充颜色为无色,边框为加粗的棕色边框。右侧圆形图:插入的圆形,内部填充颜色为蓝色,边框为加粗的棕色边框。
4将步骤3中已经绘制好的两个图形元素复制并粘贴到柱形图中(见图5-43):左侧圆环图复制到图表区域中完成率为100%的柱形图上。右侧圆形图复制到图表区域中左侧实际完成率的柱形图上。
图5-42
图5-43
5更改图片的填充方式。选中左侧蓝色的圆形图,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右侧窗格的【填充与线条】选项卡中,将图片的填充方式设置为【层叠】格式(见图5-44),并将【系列选项】→【系列重叠】修改为100%。
设置完成后,原本分离的两个柱形图就合并、重叠到一起了。
6简化图表。选中图表区域中的【坐标轴】,此时右侧窗格变为【设置坐标轴格式】。修改坐标轴的默认范围为固定值【0-10】(说明:经过手动调整的坐标轴范围,右侧的【自动】标识会变成【重置】的字样)。
进一步删除坐标轴、网格线(注意:当网格线不容易选中时,可单击【设计】选项卡,之后单击【添加图表元素】→【网格线】→【主轴主要水平网格线】)。
选中整个图表区域后,设置图表的填充颜色和边框填充均为无色。设置完成后,将图表区域调整成如图5-45所示的状态,即可完成【样式1】圆环在上、水平线在下的比率图的制作。
图5-44
图5-45
7快速制作【样式2】水平线填充在圆环中的比率图。
将步骤6生成的圆环图复制一份,选中新复制的比率图后,单击【设计】选项卡中的【选择数据】,取消勾选【系列1】,即将其隐藏不显示,而非直接删除。
将【样式2】所需的图表元素复制并粘贴到新图表中实际完成率的数据系列上(见图5-46)。
图5-46
8调整填充顺序。选择【样式2】的比率图,单击【图表工具】→【设计】选项卡,选择【选择数据】,在打开的【选择数据源】对话框的【图例项(系列)】区域中,调整系列【1】和系列【比率】的顺序,确保将蓝色的圆环图部分显示在图表区域的最上方(见图5-47)。
图5-47
9制作【样式3】水波纹形式的比率图。
图表结构解析:
·上层圆环图,实际是内部填充颜色为无色的镂空圆环;圆环区域外部的正方形区域,填充颜色为背景色,即淡粉色。
·下层水波纹为波浪形图形素材。当波浪元素的柱身不够高时,可通过绘制与其等宽的长方形并填充相同颜色后进行组合,即成为“水波纹”柱形素材(见图5-48、图5-49)。
图5-48
图5-49
10柱形图的填充与美化。重复步骤3的操作技巧,然后复制到图表区域中的实际完成率数据系列上,并修改其图片填充方式为【伸展】(见图5-50、图5-51)。
图5-50
图5-51
填充完毕后,注意在图表数据来源中调整【实际完成率】与【目标完成率100%】的先后顺序,从而实现波浪在下、圆环在上的视觉效果。
?插入完成率数显框。单击【插入】选项卡中的【文本框】,拖曳绘制一个空白文本框,选中该文本框后,在编辑栏中输入函数(=$b$1),即可实现将单元格中的数值绑定到文本框中进行显示的效果。这样按快捷键f9(刷新公式运算)后,水波纹图便可随着b1单元格中函数(=round())值的变化而变化,也便实现了图表与数据源实时联动的效果。
设置完成后,修改文本框的填充颜色、边框为无色,并设置字体大小等,即可完成最终效果图(见图5-52)。
小结:在实际工作中,各项工作任务、业绩指标、人员离职率、答题正确率等都可以通过函数计算或数据透视表的方式计算出来,这样输出的就是一个具体的完成率数值。在商务图表的可视化呈现中,这是衡量某项工作完成情况的最直观的kpi之一。因而在设计和制作图表时,可以在这个点上多花一些心思、运用一些可视化的技巧,让图表“灵动”起来。在数据呈现的同时,在受众看图的第一眼,就能紧紧抓人眼球,并让他们认可你的工作付出和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为自己后面的工作汇报、方案确认奠定一个良好的形象基础。
图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