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批评对方之前,要先学会自我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纷争都是由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引起。
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的不足,放大旁人的缺点,却很少检讨自己是否也有不足之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职场中,脱口而出的批评会在第一时间引起别人的反感,一句不经大脑的指责就有可能引爆一场硝烟弥漫的纷争。
一段美好的感情,一个美满的家庭,一段珍贵的友谊,一份称心的工作,都有可能因为我们经常脱口而出的批评指责而终结。
缺点总是在别人身上看得最清楚,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而是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有时候被别人指出来,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和别人一样,也是会犯错的。
在网上看到网友们带着爱意吐槽自己的母亲,说道理总是母亲的,其中有一个段子流传得最广,那便是“一杯水”的道理。
母亲来到儿子的房间,不小心踢翻了放在地上的一杯水,母亲大怒:“这里是水杯应该放的位置吗?”
儿子来到母亲的房中,不小心也踢翻了母亲放在地上的一杯水,还没等儿子开口,母亲又说道:“眼睛不会看路吗?地上有水杯看不见吗?”
儿子无语,只能说:“瞧,母亲总是这样,她总有道理。”
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大多数网友在看这个段子的时候都会笑着说:“瞧,这不就是我妈吗?一模一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依旧爱自己的妈妈。
如果这个段子发生在一对关系不好的母子身上,得到的结果则完全不同。
阿全今年14岁,他和老妈吵了一架,赌气离家,出门时将门甩得震天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心中的不满。
他觉得妈妈实在是不讲道理,而且无论他怎么做永远都是错的。同一件事,明明错的是妈妈,可妈妈总有办法把错误推到他身上来。
这一次让他爆发的原因是妈妈钱包里少了100元,妈妈问都没问他,劈头盖脸一顿指责:“我包里的100元怎么不见了?今天家里就我们两个人,肯定是你拿的。你要钱不会跟我说一声吗?怎么能私自从我钱包里拿钱呢?我从小是怎么教你的?”
“什么100元?”阿全一脸莫名其妙。
“你还跟我装,明明就是你拿的,还不承认。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像话了!”阿全的妈妈厉声斥责。
这样的不信任让长期对妈妈有怨气的阿全干脆不否认,直接说:“是,就是我拿的,怎么了?”
他的态度让母亲更生气,拿着鸡毛掸子恨恨地朝阿全身上打去:“你这不是拿,而是偷!小小年纪不学好,竟然还学会偷钱了?你真是气死我了!我打死你个臭小子!”
火线一点即燃,阿全和妈妈从小声争执到后来大声争吵,再到大打出手,闹得鸡飞狗跳,一直闹到阿全的父亲回家。
他听完事情经过,皱眉看着妻子,问道:“早上走的时候不是跟你说过吗,钱是我拿的,你怎么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呢?”阿全的妈妈一愣,这才想起来早上丈夫出门上班时曾对她说,从她包中拿100元,当时迷迷糊糊应了一声也没放在心上,醒来就忘得一干二净。
水落石出,阿全的妈妈有些尴尬,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想要道歉,一抬头看到儿子愤恨又委屈的眼神,开口却变成:“不是你拿的你干吗要承认,你这不是存心气我吗,把我气死你就开心了是吗?”
阿全哑然,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转身跑了出去。
许多家长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严,总是很难放下身段向孩子道歉,有时候明知道是自己错了,心中也是愧疚的,可还是无法开口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并非不想道歉,而是放不下面子。
就像阿全的母亲,如果一开始对孩子的问话不是指责,而是询问一句“我包里少了一百元,你有没有看见”,也许孩子就不会生气,而是会跟她一起回忆在哪里丢了这一百元。
如果在知道结果后,能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是妈妈误会你了”,相信最后也不会闹到这个地步。
但是以上两个故事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人们在批评指责别人的时候,永远看不到自己的错,或者说,哪怕看到了,也不愿承认错误。
但在生活中,我们遇到更多的例子是,同样一件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那是别人的错;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也是别人的错。
自己怎么会有错呢?
这是先入为主,也就是把自己放在了比别人更高的位置上,一旦地位对等,得到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