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重新谋划(1 / 2)

江清月要的是保命的法子,晚歌思来想去,觉得除非离开郑家,要不就只有郑家的人忙得腾不开手,那江清月就是暂时安全的。

只是有什么法子能够让郑丰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呢!

晚上,晚歌搬了一张椅子在院子里一边晃一边想着这个问题。

对于郑家的了解,她多是听宋氿说的。也不知道他哪儿来的本事,竟然能听得这么多。

问吧,人说要做生意的,怎么能够不先了解了解。

问了一次,第二次晚歌也就不问了。知道问了人也不会说,还不如懒得问。

其实自从开始做生意,以及钱磊来了以后,宋氿就已经逐渐表现得很明显,展露与过往的不同。

尤其是后边儿的步步为营,洞察先机,临危不惧,人每做的一件事儿都在说着这个人跟以往不一样了。他在逐步逐步,一点一点的展露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只是晚歌私心里不希望,也不想去探寻那个结果。

她总觉得问得太多,知道得太多,最后的结果就是,她们平平淡淡的日子消失不见。

这并不是她的初衷,是以她宁肯装聋作哑,也不想再去问了,宛若在自欺欺人。

只是饶是如此还是有人不放过她们,非得找不痛快,完了发现,哦豁,大家还得一起推的。真是够糟心,够倒霉的。

“吃枣了。”杜春端着洗干净的枣子出来,给晚歌抓了几个塞她手里让她吃。说什么枣吃了好,补气血不说还益气安神的。

晚歌道了一声多谢,拿着青枣咬了一口。脆甜脆甜的,挺好吃的。

“我看你下午也发呆的,刚又在外头坐老半天的,想啥呢?”杜春坐旁边儿的石凳上,咔嚓咔嚓咬着青枣,一边儿问着晚歌。

从下午开始晚歌就有点儿走神,在前边儿店里的椅子上坐着就坐着,不说话,也不干别的,就发呆出神的。

杜春稍微有点儿担心。

“我就是在想怎么才能让郑家的人忙得熬油费火,无暇顾及别人。”

都忙得要死不活了,哪还会去管别的。

“这个简单啊,给他们惹点儿啥事儿做呗。”像什么酒楼闹事儿啊啥啥啥的,生意人嘛,最怕的不就是生意上出事儿。

就像她们一样,先前都说再请一个人的。后来想到,万一请的那个受不住诱惑或者是扛不住威胁什么的,在她们卤肉里动点儿手脚,那客人吃坏肚子都是小事儿,吃出人命那就不得了了。

她们这种小商户哪儿经得起啊,为了谨慎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哪怕卖得少一些也没关系。

所以,要想郑家忙不过来,那要么就是家里出事儿,要么就是生意上出事儿。

看晚歌若有所思的样子,抚触急忙说道:“当然了,我们跟那些丧良心的不一样。咱们肯定不能去做那种伤天害理的事儿。”

杜春又叹了口气:“不过我们这种能给人家什么危机感的,我们又不是那种有钱的大商人。说给人家垄断,抢生意啥的。”

说完自己又忍不住自嘲一笑说她们要真的是有钱的大商人,就不会被人折腾到这种地步了。

还不就是因为没钱没势,才被人欺负得这么惨。

“嫂子,其实你说的并没错。”晚歌忽然冒一句。

“嗯?”杜春莫名,她说什么了?什么说的没错?

“你不会是想……”也不知道杜春想哪儿去了,惊得连忙坐直身体劝说道:“那个晚歌啊,我刚刚也就是瞎说的,咋真能做那种害人利己的事儿。咱们可跟他们那些缺心眼儿,没人性的人不一样。杀人放火,伤天害理的事儿咱们可不能做。做了就跟他们不一样了吗,这还有啥意思的。”

“嫂子,你想岔了。”晚歌哭笑不得:“我们好歹也处了那么长的时间了,你看看,我像是那样的人吗?”

尽管有一瞬间她真的动了那个念头。

杜春也后知后觉反应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咬了一口青枣:“我这不是怕你太那啥担心宋氿,然后走歪路吗。”

有时候因为太过看重,也是容易走上极端。

不过看晚歌的样,应该是自己杞人忧天了。

“放心吧,为了孩子,我都不会的。”晚歌摸着肚子,里头的小家伙似乎感觉到了一般,轻轻的动了一下似是回应:“我不希望以后我的孩子被人指指点点,说闲话的。”她想给孩子的是明亮宽敞的哭,而不是阴暗看不清的未来。

杜春赞同的点头。

“那你刚才说……”

“我的意思是郑家不只有郑丰一个儿子,郑家家大业大,谁不想分一羹。”

晚歌告诉杜春,郑家现在当家的那位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郑丰主要管家里几间酒楼生意。二儿子不得喜只管着几间半死不活的布坊。至于三儿子志不在此,早年便出去游历,少有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