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端午节一(1 / 2)

大雨淅淅沥沥的下了整整一夜,一直到次日天破晓才慢慢停下。早上推开门一股子裹着凉意的清新气息扑来,神清气爽。

宋氿回头见晚歌还在睡,没有叫醒她,悄悄带上门去灶房煮早饭。

待到锅里的稀粥熬得差不多了这才叫人起来。

晚歌还有些没睡醒,昨天夜里被宋氿待着念叨了好久才让她睡下。浑浑噩噩从床上爬起来收拾自己,直到吃完饭才缓过神来。

“我们今天坐村里马大叔的牛车去镇上。”宋氿脚虽然跛,但人动作却丝毫不滞慢,三两下的就将东西给收拾好装背篓,然后关上门带着晚歌去村口。

到了村口果然见着马大叔和他的牛板车在树下等客。

每天清早马大叔都会按时赶着牛车在村口等着,要是有人想要去镇上又不想走路的,他就会收个几文钱载人去。

“马大叔,镇上跑一趟不。”

“走,怎么不走。”马大叔矫健从板车上跳下来,别看他五十多岁了,身子却硬朗得不行:“老规矩,一个人三文钱,你们两个人六文。”

三文钱一趟,其实也不怎么贵。只是有些人节俭觉得走路也要不了多久,没必要去花那三文钱。不过有人不愿,总有人愿意。每天马大叔在这儿蹲守,好的时候能跑个两三趟挣十几二十文,不景气的时候等一上午也没人坐。不过他也不在意,每天到时候了照样的在这儿等。

宋氿爽快的淘了六文钱递给他,拉着晚歌坐到板车上。

马大叔收了钱吆喝了几声还有没有人要坐牛板车去镇上的,要就赶紧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了。

今儿是端午,村里有不少人都要去镇上。听见马大叔的吆喝声,有两个人犹豫了下给了三文钱一起坐上了板车。

见有四个人了马大叔也不再喊了,喜笑颜开的收了钱爬上牛背让她们坐好了。

一路上看见不少人背着背篓,挎着篮子三三两两的说说笑笑一同去镇上,热闹得不行。似乎是被其渲染,晚歌脸上笑容也不禁多了分。

到了镇上宋氿本是想让晚歌先去买东西的,奈何人不干非要跟他一起去卖卤肉。说什么辛辛苦苦做了那么久,都还没亲眼见人卖过。再者今儿有了新的品种,她也很是好奇到底会怎么样。那些人会喜欢那么辣的兔肉吗?

宋氿拗不过她也只好带着人一同去。

这是第二次跟着宋氿一起来,那些摆摊的人一如既往的热情,见着晚歌就是嫂子,弟妹好的。“你在这儿坐会儿。”宋氿指了指平日他坐的椅子,随后开始利索的将背篓里的东西给搬出来摆好。

旁边有人见了意外的问宋氿今天不卖猪肉了?

宋氿回人说今天端午不卖了,等会儿他还得跟媳妇儿去买菜回去过节呢!

大伙儿也不是第一次听宋氿炫耀他媳妇儿,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倒是坐着的晚歌很是不好意思,脸羞得红扑扑的跟抹了胭脂一样。

端午节,上街的人比平时多了不少。就是他们尾巴上这些摊子都不少人过来问的,忙得他们都没办法像往常那样坐着休息会儿吹吹磕子。有个老主顾来,见宋氿摊子上有了新的东西,好奇的尝了尝被辣得是不行,摇着头走了。

后头又接着来了几个人,吃不得辣的望而却步,称了卤肉就走了。又不喜欢的但同样的也有人喜好嗜辣,尝了觉得新鲜又对口,买了不少。慢慢的也有不少人围了过来询问,尝尝,一时间宋氿摊子前的人竟多了起来。

晚歌坐在旁边看得跟山坡上滚下的大石头,时不时的高弹一下,时不时又跳一下的,起起落落的委实平静不下来。

江家人今天也上街了,除了沈氏和江清月,还有个小伙子跟着,模样与沈氏几分相似,身着穿着一袭白衣,上头画着墨竹一身书生卷气中透着些俊气。

那是江家二儿子,那个最有望成为今年秀才的江城。

平日江城在临镇的汉学堂念书,平日里汉学堂每月就放两天假。江城嫌远来回奔波麻烦,便没回来。只些节日多放几日才回,难得见着一次。就是沈氏想见儿子了,也得大老远跑临镇去才行。

这不到端午,学堂给了三天假让他们回家与家人一同过节。

儿子回来了,沈氏心头高兴得不行。这不赶紧的带着人上街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想吃的菜,买了回去做给人吃,江清月在旁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儿。

江城作为江家的独儿子,又有出息自是备受宠爱。吃穿用度皆是家里最好的,三十文一斤的肉,江家平日都舍不得多买,就是买了也是细着细着的吃。可江城说要卖砚台,一两银子,江家时眉头都没皱一下的就给了人。

三人逛着菜市免不得的就看见了宋氿他们。

“那不是晚歌吗?那人是姐夫?”江城知道晚歌嫁人了,那聘金还给他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