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晋南之战(二)(1 / 2)

超时空抗日 月下知秋 1150 字 2020-07-13

三路大军的推进速度都非常快,尤其是北路军,第三野战师的先头部队,只花了三个小时,就突破了日军两道封锁线,打到了坡头村,这里是吕梁山与中央走廊的交界点,再往前,就是平坦的太原盆地了。

也难怪队的推进如此顺利,这第三野战师的先头部队是一个步兵团和装甲侦察营的两个连,在十辆六二式坦克、四十辆63式装甲车和数十辆八吨王装甲车组成的钢铁箭头的冲击下,日军的封锁线就跟纸糊的一样——63式装甲车和八吨王上面装载的23毫米机关炮,十分轻松的就可以将砖土结构的炮楼打得满是窟窿,然后步兵蜂拥而上,用高爆火箭弹或是喷火器,为里面的人日伪军士兵奉上一顿钢铁烧烤大餐。

就算是遇到了用水泥修筑的碉堡也不用惊惶,六二式坦克装备的那门85毫米线膛炮,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杀器,但是对付这种工事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些第一次上战场的装甲兵,快速的将高爆破甲弹填进炮膛,然后瞄准、击发。随着炮口一颤,激射而出的炮弹在几息之后就砸到了碉堡上,钨合金的尖锐弹头轻松的在外壁上凿除了一个碗口大小的窟窿,并钻入其中,用弹体内部的高效炸药和破片,将里面的日伪军士兵撕成了碎片。真可谓是一发入魂!

接着装甲大军一拥而上。用车载机枪、机关炮和履带,将失去了碉堡掩护的日伪军士兵全部打成筛子、碾成肉饼之后,继续向前猛冲。

在这样犀利的攻击下,推进速度要是不快,那才叫见鬼了呢。

中路军的攻势同样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东西对进的三个师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攻破了日军在吕梁山区、太岳山区外围的封锁线,推进到临汾谷地边缘地带。其中第五次的线头部队,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攻占了临汾谷地的西北屏障——黑龙关镇。

三个师就如同三把尖刀一样,刀尖直指临汾。

相比于其他两路,陈赓指挥的南路军的进展就要缓慢了许多,这并不是陈赓无能,也不是南路军的战斗力低下,其实他们一开始的攻击还是颇为顺利的,第九、第十野战师的两个团,只花了两个小时,就攻下了有一个日军中队和五六百名伪军驻守的河津县城。

不过在继续向东进攻时,他们却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在稷山县城中,除了地方守备部队外,还驻扎着之前参加了晋南扫荡的日军第36步兵团。

这里要解释一下,日军的步兵团和中国军队中的团级单位可不一样。是日军为了适应中国战场形势而设立的全新编制——抗战初期,日军的师团一般下辖两个旅团,而一个旅团又有两个联队,后来战场的不断扩大,兵力逐渐变得不足的日军便把许多师团改成了三联队制度,并取消了旅团这个指挥层级,但这样一来在作战中难免就会出现协调不变的情况,加上日军又习惯分兵两路以上,进行左右迂回打遭遇战的战术,所以除了师团长还要有个指挥长,于是日军就设立了步兵团这个编制,专门负责指挥师团下属的步兵联队,团长一般都是少将军衔。

而且比较奇特的是,步兵团的番号,一般都与该师团一致。像这个第三十六步兵团就是第三十六师团的下属步兵部队。

也就是说,挡在陈赓他们面前的是整整三个联队、一万一千多名鬼子。

以3万多人,就想打下有1万多日军坚守的县城,别说八路军了,这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都是从未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