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矛与盾的碰撞!(二)(2 / 2)

超时空抗日 月下知秋 2017 字 2020-07-13

不过这个行动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灾难。出击的中队刚到山侧就遇上了雷场,担任尖兵的十几日军,直接就被密集的反步兵地雷和跳雷给炸成了碎片,没办法,只能停下来等工兵排雷。

???但是大半的地雷都是塑料外壳,而且引信都十分的灵敏,稍微不注意,就会误踩或者引爆地雷。

除了地雷本身,来自远处的冷枪也让排雷工作变得更加艰巨,二营的狙击手早早的就在雷场后方构筑了狙击阵地,隔着几百米专打排雷的日军工兵,上去一个就被放到一个?,而且只打伤,不打死。

在接连损失了78名工兵之后,那名中队长放弃了进攻,没法不放弃,在这黑夜之中根本就无法确定那些狙击手的位置,这种光挨打却无法还手的憋屈仗,根本就没法打。

接着那名中队长便开始率队绕行,可刚走了没几步尖兵就又踩上了地雷,鬼知道八路军到底把这片雷场布置成了多大,所以没办法,只能撤退。

???此时天空已经开始泛白,看着满是日军尸体和断指断臂的独埠山正面,神田中一郎无奈的下令停止了进攻——也没法不停止了,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战斗,他的大队和增援而来的那俩个中队,已经损失了六、七百名士兵,要是在打下去恐怕他的大队就要被彻底除名了。

???接到汇报后,内田银之助怒不可遏,立刻就解除了神田中一郎的大队长职务,并派出第七独立旅团的参谋副长大木太郎,率领一个大队去接替他的位置,继续向独埠山发起进攻。

不过内田银之助也不打算在一颗树上吊死,在派出援兵的同时,他又派出侦查部队,去寻找新的行进路线。

原地等了一天之后,侦查部队传来消息,独埠山以西,从无影山到北两目山再到圆桥顶一线,所有的重要山峰全有八路军把守,规模从一个连到一个营不等,而且山体周围也都被埋上了地雷。也就是说从这里进入平度山区的道路已经全被堵死。

内田银之助在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出三个中队,对独埠山西面防线上的支持点:无影山、北两目山、圆桥顶进行试探性进攻。他不相信防守这些山头的土八路会有和独埠山守军一样的战斗力。

只要找到一个薄弱点,他就会动用全部兵力猛攻,然后一举进入平度山区。只要能将胶东军区的老巢端掉,那么这些外线部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到时候想怎么收拾,就可以怎么收拾了。

不过攻击的结果却让内田银之助失望了,这三座山峰上的八路军部队和独埠山守军一样,全都装备着自动化火器和数量众多的轻重机枪、火箭筒。

这个情报都是那三个中队拿士兵的性命换来的,一开始,那三名中队长见山顶的守军人数稀少,便当机立断的发起了攻击,哪成想那些八路军士兵只是观察哨,他们一看见日军进攻,就立刻发出敌袭的警报,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躲在山后猫耳洞的士兵就火速登上了山顶。

然后那些刚走到半山腰的日军就遭到了如雨点般的子弹、手榴弹、火箭弹的攻击。三个中队各自仍下数十具尸体,慌忙的撤下了山。

攻击无影山的日军中队长见山上的守军也就是一个连的规模,便想要饶过山峰,从后面发起攻击。

果不其然,他们也遇到了雷场和狙击手阻击,中队长不甘心就这样撤退,便率队寻找新的突破口,哪成想,却一头撞上了一挺等待已久的67式通用机枪,成串的762毫米口径枪子弹从高地上飞来,顷刻之间,前排的日军士兵的身体上就都被打出了几个巨大窟窿,躯干几乎断成两截,内脏碎片混合着污血从创口里流出来,让人不寒而栗。接着又有几个火力点陆续的冒了出来,每个火力点都有一挺轻机枪或2支56冲组成,稠密的火力完全的封死了日军前进的道路。

??那名中队长见每个火力点只有一两个人,便迅速组织了起了突击队,迎着子弹冲了过去,突击队在损失了78个人之后,如愿的炸掉了两个火力点,可还没等他们得意,34个新的火力点就冒了出来。密集的子弹射来,突击队一下就被全部撂倒了,几名中弹后没有立刻死去的伤兵所发出的惨烈哀嚎,犹如一柄重锤,狠狠的砸在了其他日军士兵的心头。

中队长欲哭无泪,他是真没见过这样的打发,没有战壕,没有铁丝网,只靠着一个个拥有一两个的火力点,就让他们寸步难行、而且打得他们死伤惨重,这样的打法实在是……太缺德了!

日军中队长不知道的是,几十年之后,有一帮猴子,在面对这样的打法时,可是真哭了出来——两山轮战,又被称作猫耳洞之战,当时受制于战场环境,大规模的对攻已经停止,缺而代之的是更加猛烈的炮火对射。面对这种情况,我军将华野曾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明的猫耳洞重新拿了出来,经过改良之后,向前线将士推广。

这猫耳洞虽然洞口不大,但内藏乾坤,可以轻松的装下67名甚至一个班的士兵,在防炮的同时,还可以作为火力点来使用,每一个猫耳洞就是一个火力点,看似无规模分布,可每一个都可以给敌人终生难忘的教训,每拔掉一个这样的火力点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早在临淄伏击战的时候,李辉就反复的对三营战士强调过,在拥有自动化火器后,他们就没必要再使用战壕排枪打发了。那样不但容易找到敌人的炮火攻击,也会因为火力重叠而浪费子弹,

以后打防御战最好的方式就挖猫耳洞,每个猫耳洞之间间隔十几二十米,深度也要达到十几米,而且要呈无规则状布置,每个猫耳洞最多可以放四个人,这样即使被摧毁,最多也就是损失四名士兵,但是几个猫耳洞、十几名士兵最少也可阻挡住一百多名敌人的进攻。这样不但可以将兵力最大化,还可以发挥会已方的火力优势。

现在十六团把这套打发般了过来,用一个排就让日军一个近两百人的中队死伤惨重、寸步难行,也是理所当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