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发展!(2 / 2)

超时空抗日 月下知秋 1750 字 2020-07-13

从此,贫油国的帽子就这样扣到了中国的头上。

不过在建国后,随着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发展,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终于在这自己的土地上发现并建造出了我国第一个大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这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大庆、胜利、辽河、长庆等储量巨大的油田相继被发现和开采,而且延长油田也焕发出了第二春,因为发现了l层,这个老牌的贫油田的年产量很快就突破了百万吨。扣在中国头上几十年的贫油国帽子被彻底摘掉了。

按照时间计算,大庆油田被发现的时候,那位说中国是贫油国的美国地质学家应该还健在,我真想知道,当看见大庆油田的年产量时,他的脸疼不疼!

扯远了,我们再扯回来。

知道李辉本事的徐司令兴奋的问道:“那李辉,既然这样,你能不能帮我们搞一些采油设备回来。好按照你说的,能打几百米深的那种。对了,炼油设备也要搞一套回来,也不多太大,几千吨的就行,这样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了。”

没想到李辉却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了,开玩笑,只能钻几百米的钻井,年处理量几千吨原油的提炼设备,这么落后的东西,你让李辉上哪找去。就算是真找到了,那肯定也不能用了。李辉可没有收藏老旧设备的爱好。

李辉说道:“这样吧,我给你们买几套能打一千多米深的钻机吧,估计这已经是我能找到的最老的设备了!我们那边的钻井现在都是能打几千米深的。”

大家一听李辉的解释,纷纷笑了起来,能搞到更先进的设备,那谁还会坚持用旧的啊!

老政委显然比这些大老粗看的更深,他有些为难的说道:“能钻一千多米深的油井当然好,可问题是,我们没有人会用啊!”

李辉一捂脑袋,在心中叫苦道:得,又是没人会用。

各种技术性人才的稀缺的确是想要发展工业的八路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没办法,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思想传统的百姓们认为种地才是根本,加上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纷纷把西方的各种工业技术视为奇淫巧技,就算是思想较为开放的知识分子也不愿意学习,虽然民国建立后,各军阀和国民政府大力推行工业发展,培养除了不少技术工人,但这些人都集中在工业发达的大城市,要么在国民政府的掌控下,要么为日伪政府干活,以农村为跟根据地的八路军想找一个专业的技术人才,简直比登天都难。

既然自己没有,又找不到,那就只能想其他办法了,李辉想了一下说道:“那我先买一批老旧的设备回来,再买一批比较浅显的专业书籍,你让文职干部按照书上写的,一点一点的交给那些工人,一边干一边学吧,反正那些设备不值几个钱,坏了咱就再买,顶多浪费点时间。”

老政委闻言点头:“行,那我这等会就向延安汇报,让他们现在就开始召集有文化的工人,这样学起来也快点。”

石油的事解决了,徐司令紧接着说道:“李辉,你能不能再给我们买点制造武器弹药的设备啊,老是靠着你买,难免有补充不及时的时候,就像这次,各军区的弹药都快打光了,要不是鬼子及时退兵,估计战士们就又得用三八式和鬼子去作战了。”

鲁中军区的司令员是王建安马上附和道:“是啊,这武器是好,可就是太费弹药,就拿五六冲来说吧,一支就能顶的上日军一个分对的火力,可子弹的消耗量也大,手指一勾扳机这一梭子就打出去了,我手下的那个团,一个星期就打了50万发子弹,娘咧,这可是我们军区去年一年子弹消耗量啊,如果不能及时补充,那咱们的这些新式武器也就能当榔头用了。”

李辉立马应承了下来:‘这好办,回头我就弄几条762子弹的生产线过来。56式冲锋枪和63式步枪的生产线可能会费点劲,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生产线都是自动化的,咱们兵工厂的那些工人就能操作。”

一众大佬闻言立刻笑了起来,武器生产线的事倒是提醒了李辉,他想了一下继续说道:“既然山东日军在半年内不会再发起进攻,那咱们也时候发展一下自己的工业了,我准备买些发电设备回来,先给咱们建起一个发电厂,电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有了稳定的供电一切就都好办了。我还准备把水泥厂、钢铁厂、煤炭厂都建起来,这些都是基础工业,有了它们咱们的工业体系就算建立起来了,哦对了,还有化肥厂,这化肥可是好东西啊,化肥厂一旦投产,咱们就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随着李辉话,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神情,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闹革命,不就是想建立一个拥有完备工业体系、强大富强的新中国吗,而这一切就要他们手中慢慢实现了。这种信仰变成现实的感觉,让他们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