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全是出自于少年郎对社会现象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注,他多多少少带着一种愤青的味道,多多少少还带着一种对于社会和现实的呐喊和彷徨,确切得说就是不成熟的表现。
太子的不成熟源自于他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没有经历过风霜雨雪,没有经历过打打杀杀,
有时候单靠善念,单靠仁义,单靠四书五经的圣人思想,根本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无法达到其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实现的效果。
太子这位储君在众多大臣的眼中那是仁怀天下,但是在武媚娘的眼中却是有些傻傻乎乎了。包括再丁瑜洲的眼中,太子也是如此,太子到底是年轻,处世不深,有什么说什么,丁瑜洲替太子捏着一把汗,悬着一颗心。
他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有权维护当下的稳定局面,也有义务来推动大唐朝政的继续发展。
他看着天后和太子的关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义不容辞地站出来说道:“娘娘、殿下,微臣认为此事万万急不得啊,此事还需请示陛下,这件事牵扯皇族事务,同时还需要与诸位皇族的王爷们讨论一下,万万不能草率。臣等都是外臣,对于此事不具有发言权。还请娘娘退朝之后,仔细沟通再做定夺才是。”
丁瑜洲于众位大臣中率先提出如此一个折中的办法,可谓是雪中送炭的暖心之举。
他当机立断的建议,有利于及时掌控住当下的朝政局势,防止局面因为此事陷入失控的局面,同时丁瑜洲还担心武媚娘一旦被李弘烦扰地失去耐心,那到时候天后震怒,说不定非得不能获得追封,还会再度引起一场杀戮。
丁瑜洲以他最为常用的手段来打破大殿中的尴尬局面,其他的大臣们暗地里为丁瑜洲的胆略和聪明点赞,他们没有这份勇气,也没有这份底气,他们只知道明哲保身,生怕不明不白地牵连进去,再丢了自己的小命,就得不偿失了。
因为此事是天后与太子之间的纠结,如果得罪了天后,那么现在的日子没法过;如果得罪了太子,未来的日子也没法过,所以众位大臣们都纷纷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愿意掺和进来,再者,这是他们皇族内部事务,于外臣们而言,多多少少没有什么关系。
大臣静默不语,也是常人之理,而丁瑜洲却不是如此认为的,他只想能够让太子和皇后少一些纠葛。
原本局势到这里,应该收场,随后大臣们散朝,便也就不必再有什么不愉快了。殊不知,太子李弘这个时候又起了事端。
李弘突然从宝座上站起身来,斩钉截铁地说道:“丁大人所言,不必考虑了,父皇也会同意本宫的说法,那李忠等人都是父皇的儿子,父皇肯定会念及父子情深,让他们认祖归宗的,此事不必再议,还请母后允准吧。”
武媚娘突然听到太子这番言语,被气得差点直接晕过去,心里完全愤怒到了极点。
他突然双手猛烈地拍打了一下宝座的凤凰纹扶手,浑身气得发抖,连带着整个宝座都要散架一般,用极其犀利的目光看向太子李弘。
“太子,你要谨言慎行,你所说的话要符合你的身份,你是天皇的儿子,也是本宫的儿子,你替那些人求情就是不尽人伦,不守孝道!”
武媚娘被李弘气得思绪凌乱,但还是努力地拉回自己的思路,让自己可以清醒。她上述一番话,直接否定了太子的行为,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至于如何来用论据论证自己话语的正确,她已经有了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