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的崛起(1)(2 / 2)

永历十五年 皇粱 847 字 2020-06-30

既然李白二人意见一致,一般情况下就不必继续讨论了,但是朱慈煊有些不甘心,这么走了,小媳妇估计不会跟着走,媳妇是小事,他惦记的是那三百护卫。

因此明军吉祥物第一次提出了异议江侍郎所言,老挝如能出兵对复国大有裨益,不如再信他一回,当然为了保存军力,老缅之战,咱们不为先登,不领先锋。就以两月为期,如果索林不能在两个月内攻克阿瓦城,咱们就即刻南归,晋王,巩昌王,你们看如何

几个月来,李定国早已摸清朱慈煊的性格,这位监国太子,一向沉稳内敛,今日提出异议,想必是下定决心了。李定国虽然并不十分赞同太子的决策,但是决定尊重他的意见,回道圣明,臣无异议。

白文选亦道无异议。

朱慈煊又拜李定国为招讨大元帅,总统全军,白文选副之,其余诸将各领其职。

分派既定,众臣跪拜领旨。

三月初三,李定国以明军统帅的身份在万象城外同索林焚香祭天,断箭盟誓。索林指天起誓出征,但有所获,两军共分其地,共分其人。

索林征召部落兵三万五千,五千人留守万象,三万人整军出发。而明军则出于战事不利就南归的原因,全军拔营。

初九,大军出征。十五日,大军过兰纳,帮助泰族驱逐缅甸宗师,恢复其自治,泰族五千起义军加入。二十日,大军进入木邦。而缅王莽白得知老挝叛乱的消息,命边牙领兵五万平叛。

二十五日,大军到达靠近木缅边界的木邦重镇东枝,围城三日不克,联军多有折损。三日后缅军也到达东枝。

双方会战于东枝城外。缅军的军械优于老挝军,又兼兵力优势。两军相合不过一个时辰,老挝军左翼就明显不支,索林只能将预备队填上去。很快中军又有要崩溃的迹象,索林咬了咬牙,将两千亲卫派了上去,因为亲卫中有五百人身披明军的棉甲,劣质刀剑或者竹弓难以穿透,因此,中军不但稳住了阵脚,隐隐还显出优势来。索林唯一可虑的是右翼,他现在已经没有预备队了。

两军相战正酣,斜刺里冲出两股人马,正是李定国和白文选,各领了三千精兵,拦腰杀入缅军。缅军本来就已力竭,明军又似泰山压顶,登时大溃,联军一路追斩,缅军积尸三十里。东枝请降。

莽白一面尽起国中壮丁准备守城,一面重金遣使云南,求清国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