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梅婷换了一身浅色的衣裙,湖蓝色很是清凉。她挽着妇人的发髻,很简单,就用银簪子固定,没有其他发饰,可即便如此她的美也是清新脱俗的。
家里的母鸡下了不少鸡蛋,温梅婷打算去和李家小媳妇换点枣子,等她得空了给乔海蒸枣糕。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两边是一人高的青草,微风拂过如海浪那般好看。
李家小媳妇瞧见温梅婷来了,上前招呼,“梅婷,你又有好东西了呀?”
温梅婷把竹篮里的鸡蛋放下,“用鸡蛋还你点枣子,乔海嘴馋,给他做点好吃的。”
鸡蛋是好东西,相比之下枣子她家里多的吃不完,所以李家小媳妇十分愿意,“你想换多少都行,管够。”
两人相视一笑,相处的很是友好。
李家小媳妇拎了一箩筐的大红枣,各个饱满个头又大,闻着都香甜。
“谢谢了。”
“客气啥,说起来还是我占便宜了呢。”李家小媳妇说,看起来心情颇好的样子,转念又皱起眉,“哎,往年我家的枣子比这还要好,这不是赶上大旱了吗?真糟心。”
就在这时,温梅婷听见有人喊,“李嫂,你家的针线借我一用呗。”
顺着声音看过去,女人二十出头,生的是很水灵的,尤其那粉嘟嘟的面颊腮若桃花。
“行,你先坐下,我去给你拿。”李家小嫂子热情,对谁都很不错,能帮就都帮一把。
女人坐下,温梅婷把人家打量的都不自在了。
“梅婷姐也在呀。”
“嗯,来换点枣子。”温梅婷收起打量的目光,有道,“你这是打算做针线活?”
女人星眸含笑,那是被爱情滋润的美好,“嗯,铁柱不是要回来了吗,我想给他做身衣裳。”
给铁柱做?她怎么瞧着像是个情郎做呢?
因为眼前的女人不是别人,正是昨晚和道长私会的杨柳。
“哦。”
之后李家嫂子拿着针线出来,递给杨柳,“给,拿着吧,送你了。”
杨柳连连拒绝,“那怎么行,我不能白要你的东西。”
“行了,拿去用吧,又不是什么珍贵的物件。”
“这……”
“别这呀,那呀的,拿回去用就得了。”
杨柳不好意思,那张小脸更红了,“谢谢李嫂。”
杨柳离开,李家嫂子叹气,“哎,你说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就嫁给铁柱那老汉了?真是好好地白菜被猪给拱了。”
事情是这样的,铁柱年过五十,杨柳是他的续弦。他花了高价从别的村把杨柳买回来的,杨柳生的好看,还温柔似水,铁柱不在家一个人把家里里里外外操持的那叫一个好。
在灵泉村,谁人都知道,铁柱家的续弦娘子杨柳那是个顶好的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空房。
温梅婷虽然没和杨柳接触过,但她的好口碑可是略有耳闻。
当然,若不是昨晚亲眼所见,温梅婷肯定还是继续相信下去。偏偏她看见了杨柳不为人知的一面,让她瞠目结舌。
果然,还是人不可貌相。
从李嫂子家回来,温梅婷把枣子焯水,然后一点点的极其有耐心的把红枣皮都剥掉,她总觉得枣糕里的枣皮很影响口感。
按照她的喜好,温梅婷做了一盘子枣糕,闻着都香气十足。
乔海刚进院子,香味就飘到了他的鼻腔,“媳妇,你做啥好吃的了,快拿出来给我尝尝。”
枣糕刚出锅,这会儿烫着呢。乔海钻进厨房就看见了枣糕,他烫的吱哇乱叫,还是控制自己的嘴,几口吞下去。
还准备再拿下一个,大掌就被温梅婷用筷子打掉,“洗手了吗,你就吃。”
“再吃一个,我再去洗。”
“不行,不洗不许吃。”
无奈,乔海只能听话的先去洗手。回来后还特意把手就给温梅婷看,意思是我洗干净了,现在可以吃了吗?
“吃吧吃吧,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上辈子是饿死鬼投胎呢。”
乔海狼吞虎咽,有吃了几个下肚,打上来一个大饱嗝才算满意。
“媳妇,我今天又看见道长了。他还夸我福气好,娶了你当媳妇呢。”说着,献宝似的拿出一块真丝手帕,“道长说了,让我把手帕给你,你一定会喜欢的。”
温梅婷把手帕接过来,淡粉色的一块手帕上绣着鸳鸯戏水,上面还有胭脂的香气,女孩子都会珍惜把它当成宝贝的。
偏偏温梅婷见过大世面,这样一块手帕真就瞧不上眼。
还有,那道长的意思很明显不过,他就是仗着乔海脑子不好使,借他之手对她暗送秋波。
如果她像杨柳那样,必然就会沦为他的掌中之物。
温梅婷看了看,“不觉得多好看,还没有你的汗巾漂亮。”
说着,温梅婷想都想就把手帕扔到了灶台里,瞬间化为灰烬。
乔海还可惜了一把,“扔了干啥呀,我还觉得挺好看的,你不要给我擦脚也行呀。”
额……
擦脚呀。
她怎么没想到呢。
这么一想,还真是浪费了那块好布料。
“扔了都扔了,我也变不回来呀。”温梅婷摊开手,又道,“对了,你还和道长说什么了?昨天晚上看见的,你没说吧。”
温梅婷挺担忧的,毕竟乔海的不定性太强。万一说了,肯定是要横生枝节的。
乔海摇头,“你放心,答应你不说,我就不会说的。不过,我和道长说你做饭特别好吃,道长还说有机会也要尝尝呢。”
呵呵,他那样的惯犯骗子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客套一句,乔海还当真了。
“哦,我知道了。你快点出去吧,我要炒菜一会儿油烟熏到你。”温梅婷催促乔海赶快离开。
乔海也听话,一蹦一跳的离开厨房。
傍晚时分,温梅婷半碗粥还没喝完,家里就来人了。
是道长身边的道童和村长的大儿子张福海。
张福海客套的说,“梅婷呀,听说你的厨艺不错,道长说想要尝尝你的手艺,这样吧,你跟我走一趟,降雨的事情算你立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