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拿技术去换(1 / 2)

“当然认识了,你叔祖父比我年长12年,但对国家贡献却比我多多了!”唐绍仪长叹。

“老大人不可妄自菲薄,你们都是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魏晨急道。

韦步平道:“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不分贡献大小,尽力即可!魏少校你来说说我们研究潜水艇的事。”

魏晨说道:“好!说到研究潜水艇,咱得说说我国与潜艇有关的事儿,中国人与潜艇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876年,当时中国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在英国看到了各种新奇事儿。

郭嵩焘大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电话的人,现场听过爱迪生讲解的物理课。还是第一次与类似潜水艇这种兵器接触的中国人。

当时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试验水池,郭嵩焘走进一个四周镶嵌玻璃的‘铁钟’,并浸入水中‘三尺许’。这个‘铁钟’,就是当时的潜水艇原形了。

1880年9月18日,清末洋务重镇天津机器制造局,一艘外形古怪的船举行了下水仪式,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艘潜水艇,可以说是中国潜艇的始祖。

1917年末,民国海军部利用福州船政局闲置的前清鱼雷、铜元车间,改建为飞潜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飞机和潜艇制造专业人才的学校。

因为潜水艇制造技术要求过高,难度较大,飞潜学校研制潜水没有太大发展,1926年5月,因经费短绌,飞潜学校并入海军学校。

我们几个是飞潜学校学生,毕业后一直惦记着制造潜水艇,为此我作了很多试验,限于资金,一起没有进展。

2年多前,我们找到了总指挥,向总指挥陈述了制造潜水艇的志向,,要求总指挥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支持我们研究潜艇。

总指挥当时就答应了,不但划拨资金,建好了场地,更加重要的是,总指挥还提供了制造潜艇的方向!”

魏晨说到这里,脸上惭愧地说道:“我们辜负了总指挥的期待,总指挥已经鼎力支持了,我们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唐绍仪摆摆手说道:“年轻人,不要气馁!依老夫看来,这小子也不会怪你,是不是?”

魏晨说道:“正因为他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怪罪的话,所以我们觉得很对不起总指挥!”

韦步平说道:“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没有五年十年,是看不到收获的!这不是做买卖,钱货两讫瞬间完成!魏少校,不要多想,我们还有备用方案!”

魏晨的脸上更红了:“这个备用方案万万用不得!”

唐绍仪奇道:“什么备用方案?”

魏晨说道:“总指挥给我们的是制造潜艇的最佳技术方案,现在我们制造出来的声呐,灵敏度是全球第一!总指挥说,万一我们制造不出来,就拿声呐技术去换!”

“这怎么行?”唐绍仪瞪着眼睛说:“先进的技术就好像珍宝,怎么可能跟别人换呢?”

韦步平苦笑着说道:“我们的技术现在是先进,别忘了别人也在研究,也在发展!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会超过我们!所以现在不用,过期作废!”

“有道理!”

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郑介民说道:“很多专利刚刚申请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技术已经过时了,很快被别人超越,科学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速度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

郑介民在英国殖民地马来西亚吉隆坡住过几年,接触世界各国的人,见多识广,他的话说到点子上!

唐绍仪苦笑道:“这道理老夫也明白,只是老夫不甘心!”

韦步平说道:“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了,看现在的情况中日之间多则二三年,少则一年半载必定爆发一场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