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疯狂举动(2)(1 / 2)

转播席上,央视名嘴余家和著名篮球评论员张威平已经就位了,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一段时间,所以他们两个人很随意地聊着天,“辛苦张指导了,这天寒地冻的还要来济南和我一块说球。”

张威平的年纪在五十岁上下,半头白发但精神却很矍铄,眯着眼笑着摇了摇头,“小余你说这个就太客气了,我又不是白干是不是?难不成因为说的是高中篮球,你们台里就不给我钱了?”

余家当然知道张威平是在开玩笑,可依然很认真地摇了摇头,“当然不会,我个人认为,解说中国高中篮球比nba更有意义,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国家的篮球,或许不如nba精彩,但这是我们中国篮球的希望所在!”

“说的没错。”张威平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时代不同了,我们国家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了。”

余家也是很认同地点了点头,“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批评举国体制,张指导你不会也是这个观点吧?”

“那倒不至于!”张威平爽朗的笑了笑,“怎么说我也是举国体制的产物,忘本可不是什么好品德。”

张威平以前也是国家篮球队的队员,197年国家体委全面恢复各项运动的第一年,他就入选了中国篮球教父钱成海执教的国家篮球队,一直在国家队打了8年球,曾经在世锦赛上场均砍下5分,是中国的第一代“飞人“,更是有着“篮下魔术师”的称号。

余家也笑,“如果举国体制能够培养出很多像张指导这样的人才来,那外面的骂声肯定就不会这么多了。”

“那可未必!”张威平摇了摇头,“现在国内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国外的月亮是圆的,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只要是我们国家的,不动脑子,人云亦云,张嘴就骂,就比如说这个举国体制吧,我承认,举国体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国家的全民健身,但是如果没有举国体制,我们可能在去年的奥运会上斩金夺银,一举占据金牌榜第二名的好成绩么?很多人都说‘唯金牌论’是一种谬误,但是我很想反问他们一句,当五星红旗飘扬在高空中,当义勇军进行曲回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难道你的心里面不激动么?如果是,那你为什么还要反对举国体制呢?如果没有,那你还是一个中国人么?”

余家在央视解说员群体中,向来以敢说而著称,他的思想也比较激进,很明显对于张威平的说法并不赞同,不过他也并没有出口反驳,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张指导,咱们还是只讨论篮球吧,讨论的面太广了,不合适。”

“那就只说篮球。”张威平思索了片刻之后继续道:“我刚才不是说了么,现在举国体制的确有点不是很合时宜了,小余你也别误会,我不是举国体制的拥护者,我刚才那话的意思只是说特殊的时代赋予了举国体制存在的必要,但是同样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欢迎举国体制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就从篮球说起吧,nba0支球队并没有青年队,他们所有的队员,大多都是通过选秀大会或者球队之间的交易来获得的,为什么没有青年队的培养nba的人才还源源不断地涌现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大学篮球,高中篮球,甚至于街头篮球。以前,ncaa,也就是大学篮球是nba球员的主要来源,但是从第一个状元秀夸梅-布朗开始,甚至追溯到更早的凯文-加内特,科比,麦迪,小奥尼尔,一直到这连续两年的状元秀勒布朗-詹姆斯,德怀特-霍华德,他们都是以高中生的身份直接进入nba的。为什么美国的高中生可以成为nba的巨星?我们中国的高中生就不行呢?原因就在于这个体制,美国虽然没有青年队,但他们却是从全国挑选人才,而我们国家呢?每个青年队撑死了能有多少人?选择面窄,这就是举国体制的弊病所在,因为篮球和别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篮球不是你苦练就能打好的,篮球是需要天赋的。所以我很支持这次的全国高中生篮球大赛,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中国的篮球人才必定会出现井喷的壮观的!”

张威平是个话痨,说起话来就源源不断,滔滔不绝,不过好在余家已经习惯了,耐着性子听张威平讲完才微微颔首道:“张指导你说的很有道理,通过这届大赛,还只是升级选拔赛,我们就发现了很多好苗子,比如说前两天我们转播过的吉林赛区的决赛,长春十一中的刘小宇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控球后卫,从我个人讲,我认为他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国家队未来的首席控卫!”

“没错,你说的这个小孩我也有过一定的了解,爆发力和弹跳力都很不错,传球视野很开阔,对抗能力也不差,快慢结合掌控节奏做的尤其出色,运球动作洗练流畅不花哨,可以说只要悉心培养,未来必成大器!”张威平把目光转向已经出场热身的两队队员们,“山东向来是我国的运动大省,也出过很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和我一个时代的穆铁柱,还有宋淘,宫晓彬,这都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篮球明星,其实还有一个人是我非常看好的,每次想起他来,我都会感到十分的内疚……”

“哦?”余家感兴趣地问道:“张指导说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