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八 着探语(1 / 2)

树林中,素花伸长了脖子往里望,时间过去许久,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真叫人着急。

“姑娘会不会出事?”

“镇北将军是太妃长兄,姑娘持令而入,不会出事。”

“万一太妃不认怎么办?”

骊歌无法回答,她人的心思,她岂能猜透,素花紧皱眉头一脸担忧,手指扣着树皮,叫骊歌也心烦意乱起来。

“往上走一走,能看见里面。”

素兴高兴的应了好,几步一回头,围墙随着高度一点点变低,视线也开阔起来:“看见了看见了!在上去点!”

素兴提着裙子往上跨,小跑着跑在了前头,挥手让骊歌快来,脖颈一凉,亮晃晃的刀不知怎么的就抵到了身上。

她都没来得及反应,只听得旁边的守卫冷道:“别动。”

素花僵直着身子看着骊歌一同被拿下。

“嗯,是兄长的笔迹。”太妃看着荣春秀带来的手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一走十几年,也不知道回来一趟。”

看向荣春秀的眼中也少了几分漠离,抬手让她起了:“不是在宫里,不必这么多规矩,上前来跟我说说,他在北疆如何?”

“是。”荣春秀跟太妃不甚亲近,便也点着些说:“义父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练武,有一次拉着我在梅花桩上站了一个时辰。”

"我实在受不住便偷跑出去玩,不成想义父在城里专门办了个练武坊,督促城里百姓共同练武,我被抓了个正着一起进到里面。"

太妃并未表现出过多的表情,荣春秀接着说道:“武坊里年纪最大的有五十,最小的只有六岁,一个个练的极为认真,就算累的抬不起胳膊了也不肯离去,我十分不解问了一句,他们为何这般卖力。”

“一个农妇与我说,北疆不安稳,虽有义父坐镇,可仍有流寇假扮商人混入城中,伺机扰乱城中治安,并有多人亡故,义父便让城中百姓人人习武人人会武,这些年下来颇有成效。”

太妃听闻可见脸上有了些喜意,这些都是信上不曾提及的,她的长兄只会写,安好,勿念。

实在是有些事情瞒不住也只写只言片语回来,要知道他的近况还真是不容易。

兄长行事果断,性子正直,他会这么做也是正常,只是本是为民的好事,就怕别有用心的人借此说事。

太妃脸上多了几分凝重,荣春秀道:“我在来之前义父交代我,习武此事还需太妃娘娘转圜,便是怕好事成了坏事。”

“哦?兄长还能说出这种话来?”

太妃看着荣春秀,荣春秀只好坦白说来:“太妃娘娘明鉴,此事是我与义父提及的。”

“你能说动他,也算不差。”太妃心中有数她长兄的脾气,又与荣春秀聊了一会儿,拉近了不少距离。

“好孩子,过来坐。”太妃招了招手,语气柔缓:“我兄长在一年前受了伤,可是你治的?”

荣春秀挪了位置点点头:“当时义父受了刺客暗算,毒入肺腑,亏得义父身强力壮挺过来了。”

太妃稍变了变脸色,当时书信来说不过提了一嘴受伤,竟是中毒了,兄长能从鬼门关回来实乃万幸。

不由看向荣春秀的眼神更为奇异:“你竟有如此好的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