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请教-2(2 / 2)

“公子,倘若我们之后真的借由九折礁、实施突袭,所要考虑的,怕是不止是九折礁一带的风向、洋流。虽说敌人在九折礁一带没有戒备,但是通过九折礁后距离料罗湾还有一段距离,要想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说到此处,郑福松已然明白了过来,马上回想起了自己曾在厦门守备府中见过的料罗湾一带海域图,随即接话到:

“我们就必须提前了解清楚在九折礁到料罗湾的一路上,是否还有敌人的岗哨!这么说来,咱们去北面,我记得海图上有座大岛来着,挡在厦门港外海的东面,船队穿过九折礁后,几乎是贴着这岛的鼻子底下,才能直冲料罗湾。”

叶志涛欣慰地点点头,补充道:

“是的。此岛正位于我们北面,名曰金门。自古便因其固守福建东南海口,取‘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得名。若不清楚荷兰人与刘香在上面是否安插了驻守的岗哨,届时借由九折礁突袭的船队就会提前被敌人发觉,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突袭奇效。故而,趁此机会前去一探究竟,此乃我们调头向北的缘由之二。”

叶志涛与郑福松的对话间,一旁对厦门周边情况同样十分熟悉的程大勇,似乎也几乎同时想到了侦查周边岛屿上敌军驻守情况的这一点,不过张嘴晚了一些。此时眼看甘辉和郑福松各说出一个理由,显得微微有些尴尬。听叶志涛的口气,除了刚刚所说的两个外,似乎还有另外的理由,但却一时怎么也想不到了。

谁知,叶志涛此时却意味深长地看了程大勇一些,若有所思地说道:

“其实,除此二者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说话间,叶志涛的面容间此时竟显出几分难得一见的忧色:

“虽说现在议和之事已定,但也仅仅是为我们争取到了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依然苦于没有良计,足以破敌。而这,也是荷兰人不介意再等我们一个月的原因。他们压根儿就不相信,几乎毫无胜算的我们有胆量前去挑战他们的舰队。因此更愿意相信我们的确有议和服软之意。呵呵,说来可笑,这点上,反倒是更熟悉东家脾气的刘香似乎看得更透一点儿。”

苦笑中,叶志涛的忧色如同这愈加漆黑的夜色一般,进一步加深,叹了口气道:

“而遗憾的是,荷兰人的自信并没有错。原本叶某以为其阵列兴许会有破绽,但是近日一观,几乎堪称完美。你们还记得那总督普特曼斯所说的话吗?要刘香把所有舰船调回来。此话既是说给刘香听、履行对我们的承诺,其实也是说给我们听的,要我们别想趁机偷袭。随着刘香的战船全部撤回料罗湾,更进一步加强了其防御力量,届时,由刘香的战船层层护卫在外,而荷兰人的战船则居中坐阵,凭借其火力与射程,给与任何进犯之敌以重创,凭我们眼下的实力,尤其是在厦门之战又损失了大量战船后,怕是一旦开战,根本难以从正面伤到荷兰人的战船分毫。”

原以为此番议和成功,成功麻痹了荷兰人,后面便可一切顺利。却没想到,叶志涛此刻吐露出的感慨与分析,才让郑福松意识到,原来依然有天大的难题摆在众人的面前。仿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看不到一丝希望。直到,叶志涛揭晓出此番向北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缘由:

“因此,苦思无果之后,我也想趁此机会去趟金门岛,拜访某位隐居前辈,向其请教一番,是否能有破敌之良计。”

话至此处,甘辉与郑福松二人尚不明所以,只是好奇,能让足智多谋的叶志涛想要亲自拜访的,究竟又会是怎样的人物。

而一旁的程大勇此时却是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道:

“叶先生,您所说的这位前辈,莫非是——唐师傅?”

“正是。”

言罢,不仅是程大勇一脸兴奋,叶志涛也已将视线转向了北面,抬起右手瞭望着漆黑的前方,目光中也像是看到了一丝希望。而其依旧背在身后的左手,郑福松也细心地发现,似乎也因为心中踏实了一些,此刻竟也已摩挲地不再那么急促,而是柔缓了许多。

而关于叶志涛与程大勇口中的那位唐师傅,郑福松只是有印象,前几日在厦门守备府中与程大勇过招比试时,旁边曾有一些军官提到了这位“唐师傅”,似乎还是程大勇的授业老师。

郑福松正待询问一下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说话间,船工忽然一声呼喝,原来前面已然出现了一座偌大岛屿的轮廓。

夜幕之下,虽看不清楚,但想必正是那叶先生所说的金门岛了!

此时距离尚远,但打眼看去,就知其比那浯屿岛大了数倍。郑福松忍不住暗自感叹,怪不得有‘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称。若非提早知道这是一座岛,恐怕很容易会将其误认为与背后的大陆连为一体。

眼看那岛屿越来越近,山上起伏的山峦也更显雄壮,让人感觉此岛之上定然是形势险峻。其漆黑的轮廓,就如同夜幕下一只张开了双翼的巨大雄鹰,不仅扼守着厦门港外的咽喉,更时刻雄视着整片东南海疆。

而此刻,这只展翅待飞的“雄鹰”,则仿佛正静静地凝视着郑福松、叶志涛一行人,缓缓地驾舟而来,请教破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