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科举(2 / 2)

五岁的小皇帝露出瑟缩的表情,还是不适应这群臣子们动辄发怒,甚至不太敢面对他们。

原本这皇位是轮不到他来做的,哪怕梁国的领地只有蜀中一带,可这片地盘依旧是沃土,好好经营并不差,他的几位皇兄对此都虎视眈眈。但不过数月功夫,他们那些皇兄们都病倒了,只剩下他一个。

舅舅跟外公不知道同张戚还有其他大臣达成什么共识,一致将他扶上了皇位。小皇帝并非不懂,但眼下他已经不敢懂那么多,每日装聋作哑,不敢多听多问,生怕自己也跟皇兄一样“病了”。如今只是病了,病着病着,说不定就病死了或是意外死了,父皇当初不就是这样吗?

张戚则稳坐在旁,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实在分不清送先帝去死跟烧先帝陵墓哪个更毒。

张戚也料定这些人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真要让他们就先帝陵墓一事找裴杼算账,保证他们溜得比谁都要快。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事儿闹了两三天之后便渐渐没有了风声。裴杼再嚣张又如何,他们早已经得罪不起景国了。

各地距离长安路程不一,副官们进京也有早有晚。

早早入京的人没有那么长时间考虑,路途遥远的,有的是功夫仔细琢磨。琢磨陛下让他们这些副官赴京究竟是何意;揣测登基大典时,上峰是否说了什么,有无透露对他们不利的消息;斟酌这回面圣,他们是否要投诚,将地方衙门里的事尽数交代。

最后还真有几个副官告发了自己上峰。他们不知道上峰有没有先告发他们,为了保全自己,只能选择主动告发。机会只有这么一次,若是一时心软,可能挨罚的就是他们了。

陛下果然也十分重视,立马派人去查,轻轻松松便查明了情况顺带抄家问斩。

裴杼不喜欢砍头,但贪官污吏除外,斩了他们,也好给后来者一个教训。别的皇帝如何,裴杼管不了,但是在他这儿,贪多了就是一个死。

陆续接见了各地的副官之后,景国第一场恩科也如期而至。

考试分三场,各州一场,礼部一场,再有便是殿试。

官员们猜到了权贵世家子弟不愿意参加这次科考,但却没猜到,即便没有世家子弟,这恩科还能如此火爆。

那些平民百姓仿佛早已经知晓这次富贵人家不会跟他们争名额,于是铆足了劲要力争上游,考出个人样来。

说实话,寻常读书人压根不知道这些富贵子弟在犟什么,不就是跟女眷一块考试吗,至于反应这样大?他们难道不是母亲生养的?他们家中难道就没有读书的姊妹?女眷之于他们就这样不能忍受?

而且如今朝廷用人之际,还缺人缺得紧,机会更多了不少。从前科举多难?便是辛辛苦苦考中,还有走后门的在他们头上压着,学识再出众也不会有什么好位置等着他们,但眼下不同,好位置可太多了。别说京中缺了那么多的官员,便是在县城里当一个县丞、县尉,与普通人家而言也是一步登天了。

不过他们不参加也挺好的,省得来跟自己抢。

地方上各州的考卷都是礼部直接定的,科考当日还有官兵把守。鉴于这回富贵子弟没有参加,倒也没有什么暗箱操作的。很快,各州应试的学子们便前往京城赴礼部试。

礼部试堪称迅速。

朝廷真的要用人,陛下也一直在催,华观复跟他为数不多的下属们没日没夜地阅卷,不到五日便批完了考卷,张贴好了红榜。

进士科录用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其他科的人却满满当当。

一切都快得不可思议,本来还在等着裴杼后悔的老臣们这下真的后悔了。他们不该矜持,更不该按着自家子侄不许他们参加恩科的,谁知道这次能这般顺利,陛下甚至压根不是冲着进士科的人去的,他看中的是能力,而非学识。

只要有能耐,不分男女,都能被录取。

可朝廷录用的人数实在太多了,比从前梁国一次大考录用的人数还要多得多。之前陛下就已经交代过,殿试不刷人,只定名次。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出身平平的学子是真的可以借由一次考试便踏入官场!

这怎么行?他们将位置都占了,那权贵子弟们还有什么机会?

他们只是想稍稍拿乔一番,陛下怎么就一点都不惯着他们呢?

坐不住的老臣们火急火燎地进宫面圣,极力要求殿试刷掉一群人。

裴杼充耳不闻:“朕是天子,一言九鼎,说好的事情怎能轻易变卦?难道诸位私底下,都是不守信用,肆意妄为之人?”

“自然不是……”翰林学士面容凄苦,“但陛下,这回录用的人委实太多了。”

“多么?朕不觉得。朝廷处处都在缺人,诸位难道看不见?”

诸位老臣面面相觑,他们自然是看见了,但谁都希望这个缺能由自家人顶上,谁知道陛下直接将这条路给堵死了。

裴杼这回选得都是办实事的人才,能通过考试,足以说明他们有一技之长。如今的景国对于裴杼而言,跟百废待兴也没有什么两样,录用这些并不会造成冗官。

恩科的消息早早地放出去,裴杼从未拦着权贵子弟应试,是他们自己矜持,不愿意来,怪得了谁?

一时间,官员们追悔莫及。恩科结束后,常试起码要推迟到三年后。等他们家的子弟进士及第,朝中有没有好位置给他们真不好说。

但老臣们见陛下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多言,说得多了,幽州那群人骂他们可不会心慈手软。这次是他们自视甚高,其实女子参加科考本也没什么,他们为何非要别这个苗头呢?

不管这些人如何傲慢,殿试依旧如期举办。

裴杼压根不在意反对者的意见,科举取士只看成绩,不分男女。录用之后按照科目丢去六部,见习四个月,通过考核之后便正式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