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请她去的城外, 正是那座工部的人建了六年,堪比皇家文澜阁的高耸楼宇。
杜家的勉楼宽阔通旷,楼高三层, 就耗费了他祖父大半的心力。而陆氏这座楼宇有六层之高,层层高阔, 重叠的飞檐向上拔起, 直接云霄,砖石木料无一为次,自不必提,而难得的没有似侯府里一样雕梁画栋, 反而古朴大气,巍峨庄重。
一眼看去, 恰如藏书千万之楼。
崇平亲自为她引路。楼宇门扉大开,穿堂风一涌而下,她拾阶向上,目之所及, 空荡的楼层中已放置起一排一排的书架, 只是书架还空着, 待新主一本一本填满。
他在三楼等待。
杜泠静一路走到三楼,莫名地, 竟还瞧出几分勉楼的影子。
但下一息,她一眼看见了立在阔大檀木书案前的男人。
崇平请她向前后退了下去, 杜泠静见此间除了书架,更布置出了一间通透的书房。
日光从一侧的窗子外落进来, 从檀木书桌前洒下,与勉楼三楼里的书房越发像了。
但这次没等她疑问,他提前开了口。
“我让人专门去了趟青州。”他问她, “可还瞧得惯?”
杜泠静确实看起来很是习惯,有一瞬好似就在青州家中,只是此间窗外,没有勉楼外面的一片竹林……
他则走了过来。
“蒋六郎和扈娘子留在家中的孩子的事,我都听说了。”
杜泠静神思敛起,听见他道,“你应该以为也不能再等了吧。不管是让消息广而传之,还是让他们安心寻来,只有这楼属于你,你以杜氏、陆氏之名亲自开楼收书,才是最快的办法。”
他今日穿了一件墨色暗纹锦袍,衣摆随着他走来的步履摇动,似笔尖的墨落在之上。
他每走一步,每说一句,杜泠静都知道他所言如白纸黑字落在之上,她实在无法辩驳。
她缓缓看向这座楼宇,不管是书架还是书房,都已安置妥当。
男人由着她慢慢看,半晌,她目光不偏不倚地向他看去。
从初入京城时偶遇,到他以此楼为聘执意要娶,再到婚后他一再忍耐,又至今日他全力相帮。
杜泠静心里一直有个,无论如何都回答不了的问题。
此刻,她开口问去。
“侯爷,想要什么?”
他到底想要什么,她又能给什么,可以告诉她吗?
她第一次直截了当地问了过去,把她心里最大的疑问问了出来。
陆慎如闻言停顿了一时,又笑了起来。
“我想要什么,泉泉能猜得出来吗?”
他还问她。
杜泠静要是能猜到就不问了。
她摇摇头。
男人又道,“那我说什么也不要,你是不是也不信?”
杜泠静点点头。
她又是摇头,又是点头,陆慎如忍不住看着自己的新婚妻子笑起来。
但他没急着再言语,目光轻轻落在她扇动的羽睫下,那双盛满了清泠之水的眼眸。
似山间日光透过树林缕缕照映的水,清而净,静而安。
只就这么看着,便令人在这世间起起伏伏,杂乱而混沌心绪,一分一分地涤荡安静下来。
“如果非要我说的话,”陆慎如只看着她,“我要你。”
“我要与你,做这一世夫妻。”
杜泠静顿了顿。
他的目光只落在她身上。
“但这幢楼不是交易,是我许给娘子的……”
他在此处略略停顿,看着她微微怔忪的神色。
是心意,或者,是爱意……?
但他温声,“是一世的诚意。”
他话说到此处就不再多言,见她抿着唇目露迷思的静静立着,也不打扰,自顾自走去一旁的多宝阁上,端起上面的一把肖似勉楼摆设的小石屏,用帕子轻轻擦了擦。
杜泠静不知道他这算是回答了,还是没回答。
她目光也看向那多宝阁,见他思量着把石屏摆去了最上面,轻声问了她一句。
“勉楼里,是摆在最上,对不对?”
杜泠静没理会他,垂了眼帘。
她隐约有些明白了。
不管是不是他所言,枕月楼上一见钟情,但他的这份“情意”,恐怕确实存在。
她不由想到前几日,大婚那晚来他们房中点香的嬷嬷又来了。嬷嬷笑着点了那合欢之香退了下去。
他回来的时候闻到,瞧了香炉一眼,摇头。
他说这是他祖父那会传下来的规矩,据说当年他祖母见他爹娘各忙各的,每日脚不沾地,又不好意思直接催促,就隔上些日子,让嬷嬷来点一次香。
但那日他跟她解释完,便把香灭了。
从窗子往外看去,目之所及各样名贵树种都有,但独独不见竹林,只有远远的墙角里,种了几根毛竹。
杜泠静知道自己的心意恐怕难以改变。
但是,或许,她也可以跟他做这一世的夫妻……
他把石屏摆好了,杜泠静则缓声开了口。
“多谢侯爷。这楼,我收下了。”
他转头向她看了来,又擦手走了过来,他眼眸含了笑意。
“那请娘子,先为此楼赐名。”
连名字都要她来起。
杜泠静想了想,道了两个字。
“归林。”
归林楼,是她为找寻那些失踪的拂党众人而开的书楼。
取得是倦鸟归林之意。
男人闻言缓缓点头。
不只是倦鸟归林,亦是宿鸟归飞,乳燕归巢。
他目光看向她的侧脸,笑起来。
“真是好名字。”
杜泠静不晓得他在笑什么,他则挑了后日,让人尽快刻出匾额,开楼收书以藏。
归林楼开楼这日,前来道贺之人不知凡几。
不过一日之间的工夫,整个京畿都晓得陆侯夫人在京郊开楼藏书,此楼取名归林,开楼半月之内,只要送来皆以高价收藏。
莫说读书人,便是寻常百姓都论起了此事。
有人提及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传闻,说陆侯夫人在大婚那日还郁郁寡欢,侯爷挑开盖头,见她面上尚有泪痕,只是侯爷丝毫不在意,还温言软语,为她拭泪。
“陆侯二十有五才娶上妻,娶得是阁老独女,又是圣旨赐婚,若当真用了真心,也很难不打动侯夫人吧?”
“是了,往后这归林楼,只怕要成整个北地除皇家以外,最大的藏书楼了。”
消息如林叶一样,顺风一飞就遍布了出去。
杜润青在母亲京郊的陪嫁庄子住着,一直没有回京。她的病已经好了,站在庄子里,遥遥看去,可巧便能瞧见那座山间的巍峨楼宇。
她有种莫名的感觉。
她感觉也许这座侯爷建了六年的楼,就是为姐姐而建的。
京城,澄清坊杜府。
杜致祁自那日侄女回门之后,再没见过侯府的人。侯府的人不上门,谁人瞧不出来?原本还是不是有友人寻他吃酒,眼下也没了。
他只能独自出去吃酒,但到处的酒楼里都在说陆侯为静娘开了书楼的事,这么大的事,他这个做叔叔的竟然不知道,还是酒楼里听人提及。
他再没脸往外去,避回了宅中,倒是没忘了打发人去隔壁黄华坊,问一句他舅兄的伤势如何了。
黄华坊顾府。
万老夫人听到杜致祁打发人来关心她儿子,冷哼一声,“且死不了。”
外面陆侯夫人开楼藏书的事,传的满京都是,多少人都特特出了京,过去为侯府捧场。
万老夫人的荣语堂寂静无声。
但她莫名地就回想起这桩婚事。
她好歹也被人称一声京门月老,经手这么多高门婚事,对宫里皇上的意思,也能猜得出几分,怎么就在这件事上坠了马。
她越想,越觉得这婚事可太古怪了。
“杜氏……陆侯?”
三日的工夫,宗大总管陆续调来了八个账房到归林楼中帮衬。
杜泠静见起初收到书还正常些,但这位侯爷出手阔绰,这两日收上来的书已经有些不太对了。
“这样下去,过于破费。”她有心劝他至少立个门槛。
他却道无妨,“归林楼这么大,若是照着娘子的眼光,何年何月才能装满?况我们眼下刚刚开楼,来者不拒才好。”
杜泠静无言,默默翻开一本刚收上来的崭新的话本册子。
这话本是今人所编,板印粗糙,还有颇多错漏之字。
这倒也罢了,只是这话本子里的内容?
杜泠静耐着翻了两页,看了一眼旁边来者不拒的男人。
“侯爷连这样的书也收么?”
陆慎如抬眼瞧是今人编的话本子,无甚收藏价值,但他们收的书也不无古人瞎编的话本,几百年放过去就值得了。
他说收,实是不想让书楼太空。
他说完,听见她略长地“哦”了一声,叫了菖蒲,“给侯爷收好了。”
这话听在耳中略有些不对,不禁又看了一眼过去,这一看,脖子都僵住了。
书册上歪歪扭扭写着一行:陆侯爷风韵二三事。
往里一翻,此书详细“记录”了京中叱咤风云的陆侯,与鞑靼公主、酒楼歌姬、世家贵女、寺中小尼、俏秀寡妇等一众红颜知己的旖旎花事。
这本还只是上册。
“……”
陆慎如觉得脸有点烧,但尚且持得住,不动声色地看了他娘子一眼。
杜泠静亦不急不躁,又从旁边翻出来几本类似话本,“这几本凑起来,倒能集成一套。”
男人闷了声,“娘子要帮我集成一套,然后刊刻售卖吗?”
她似是思考了一下。
“侯爷若是想要付梓流布,”她说发行,“杜氏刊印社虽没出过这样的书,但若是侯爷执意,可以让赵掌柜拟一个旁的名义来办。”
陆慎如见她说得认真极了。
她说她可以帮他印,但卖这种书她是嫌丢人的,所以绝不可以用她的名义。
男人不禁笑了起来。
只是转念一想,他一顿。
她是在揶揄他吗?她在装作一本正经地跟他开玩笑?
他怔住,看向她,端秀清丽的脸上还是寻常神色,但是她一双眼睛却泛起了悦然笑意碎光,眼角已悄然弯了几分。
他一时间看住了。
风韵二三事什么的,哪怕是寺中小尼、俏秀寡妇找上门来,他也不当什么。
他只看着他的娘子。
书楼里有一息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