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都督想纳妾?(1 / 2)

诱君折腰 山抹微阳 1213 字 1个月前

谢宁面色不变,镇定自若,心中倒是夸赞了一句。晋朝文人做诗大多华而不实,无甚感情,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可时下战乱频发,作此诗已不合时宜,可无奈那些文人喜欢,不愿改变。

这首诗虽然用词不雅,可却是言之有物,即使是嘲讽之意,那也比无病呻吟好些。只不过,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心气浮躁,不知委婉。

“胡闹!还不收敛一些。”

在座之人又不是傻子,怎能听不懂诗中的意思,若有人在此事上大做文章,恐惹麻烦。

未得到想象中的赞赏,少年郎有些不服气,不死心的继续询问。

“叔父,修儿没有胡闹,那萧裕本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仗着军功攀附我谢家,不是狼还是什么?还有那谢家二房,心思不纯,与我们两家向来不睦,若不是叔父顾念情谊未把他们从族中除名,哪里还轮得到他们冠着谢姓行不耻之事。”

说到这里,谢修不知想到了什么,双眼泛红。

“我长姐若不是因为谢家二房设计,又怎会嫁给贾家!婶婶若不是因为他们,又怎会伤了身子,他们欠我们的,我总要让他们还回来!”

“谢家祖训,谢家儿女不可失了谢氏风骨。可如今他们,却做着极尽谄媚之事,如今还想插手堂妹婚事,我是第一个不依的。茵娘没有兄长,她既喊了我一声堂兄,那我便是她的兄长,我必护着她!”

少年郎心性纯粹,爱恨分明,许多事情看的比大人还要通透。正是因为谢修的这份果敢通透,谢宁才对他格外偏爱,从不吝啬对他的教导,寄予厚望。

只不过,谢修可以借诗文发泄心中不满,可他不行。纵使知道谢修并无恶意,可旁人未必会如此想。四大世家之首的位置,从来都有人惦记。可他谢氏,又何曾在意过这些。

也许正是因为风头过盛,才惹人红眼,就连他的女儿,都护不住。

“修儿,你的意思叔父都知,可今日叔父在教你一个道理,暂避锋芒,韬光养晦。你需如此,谢家亦是。”

谢修聪慧,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如今发生的一些事情,桩桩件件都是冲着谢氏来的,背后之人尚未可知,但也知道其心思歹毒。士家当中,盯着谢家的人数不胜数,本来尚可以维持平衡,可萧裕横插一脚,变故已经发生了。

“是,修儿知错了。”谢修坦然认错,听从谢宁教诲。可也许是酒壮人胆,他又说了一句。“可这诗,修儿觉得甚好!”

谢宁无奈摇头,罢了,随他去吧。这孩子心中有气,发泄发泄也好。谢氏还不至于如此无用,连一个作诗的孩子都护不住。

经过谢修的两遍吟诵,此诗早已经在宴会上传遍了,自然而然的也传到了萧裕的耳中。

那边,谢维正踌躇满志的等着萧裕的回答,还未听到令自己欣喜的答案,便听到侄子这首满是嘲讽的诗,立马心生怒意。

他这说的是谁呢,仗着自己会写几句诗就胆大妄为,简直是无知小儿。

谢家的人,就没有不念书的,谢维就算后来自立府邸,可他年轻时受谢家管教,也没少看书,只不过志不在此,用功不用功罢了,如今这个年纪,整日醉心于权势,怕是这几年都没有翻过书了,即使是这样,这首诗还是看的懂得。

他的那个侄子正在指桑骂槐呢。

被骂的人不仅是他,还有另一个人,他正愁该怎么取得都督的信任,眼下正好是一个机会。

谢维装作看不懂诗的意思,又当着萧裕的面念了一遍,念到“兔”、“狼”这些字的时候,还着重停顿了一下,变了个调,等到整首诗念完,他还不忘记评判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