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余瑾进宫(1 / 2)

五道姑戏辽 苏在田 2557 字 1个月前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坚然白壁姿

辰时已到,萧浞卜陪同夫人耶律余瑾,乘坐府内黄包马车,奔往皇宫。

其实这一切都是齐天皇后一手操作的,早以安排就绪了。皇上召见殿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给文武百官明示耳目而已,证明耶律余瑾是名正言顺的被皇上圣旨聘任的。促使众臣信同。齐天皇后重用耶律余瑾这位才女是她经过多天的深思熟虑,苦思冥想,做出周密的安排。特别是她说服了皇上,争取了皇上的支持。她所以之用这么大的精力,采用自己的弟媳进宫执教太子,这是多种原因和有着特殊意义地。第一;耶律余瑾是自亲,换句话说是自己人。前面书中说过,当今圣宗执掌的辽国王朝,虽然说是太平盛世,但是在皇族内部暗中依然有二派在斗争;一派是以齐天皇后、萧浞卜,南院为首的改革派,另一派是以萧耨斤顺圣元妃(后封为钦哀皇后)和她的次子耶律重元(皇弟),以及娘家亲信为首的北院反皇派,双方矛盾对立越演越烈的趋势,已经到了尖峰地步。齐天皇后招进耶律余瑾进宫是为了加强她执政的力量。二是;在太子身上下工夫,因为太子宗真是自己一岁抱养的,宗真原是顺圣元妃所生。她搜索苦肠,绞尽脑汁。想办法把太子教育成自己所希望自己人。从太子懂事三岁时她就教导他,知恩途抱,反哺养育之恩,教育儿子自小养成仁义厚德。皇后更是位慈心良母,待太子胜于亲生儿子,现如今太子已经七岁了,是入学年龄了,宫内有一翰林大学士来教太子契丹文字和宫廷礼仪。重要的是聘请余瑾这位才女来执教汉文化,给教养太子学习先进汉制,宋典。贯彻汉族先进思想。这是长远目标,培养太子学汉,了解汉人先进制度,成为改革派,站在自己这一边,将来执掌辽国江山。会促进大辽经济发展,繁荣昌盛,牢固大辽江山。这是采用耶律余瑾的最主要目的。

齐天皇后权势在握,主宰后宫内政大权,当然朝廷重要大事,她都要过问。皇上多数是依靠齐天皇后的参政议政。

圣宗长子耶律宗真五岁时被立为太子,十二岁封为燕王,十六岁即位。

耶律余瑾执教太子时,太子年满七岁。余瑾一连教他五年。到十二岁,教到宗真被封为燕王为止。

每天上午辰时二个时辰,归余瑾教书上课时间。下午未时一个时辰定为大学士给太子授课时间。

耶律余瑾执教太子,开始初步是教汉字认写,逐渐从简入深。后来教他作诗写词。三年以后给太子讲解孔孟学说哲理,教他四书五经,贯彻汉学文理。传授儒家思想。贯彻汉人执政典章与治法国策。

太子宗真天生聪明伶俐,机灵精明,玲珑剔透。学习写作一点自通。有过目不忘之本领,余瑾见他如此天才,又有尊师认学的好品德,这都是齐天皇后的自幼教养栽培的成果。耶律余瑾对皇后说:

“这孩子以后定会成为‘明君天子’。”

皇上与皇后非常高兴。夸耀耶律余瑾说:“你对辽国作出无可估量的贡献。大辽万民感谢你。”

后二年余瑾又给太子增加诗画和琴艺二门课程。还经常给太子讲授;政略、经济、农商、法理、军事、德操、认贤用人等多面知识。这给兴宗后来执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辽史二十一卷有记载:‘兴宗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工诗词,善书画,赏以画鹅鹰送于宋朝皇上。此画点缀精妙,宛乎逼真。宋仁宗作飞白书以答之。兴宗是辽国享有名望的山水花鸟画家,常于宋国皇帝以书画相赠。俨然有中原帝王之风。他与宋仁宗互赠书画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他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在文治方面有所发展。开垦中原和辽河平原的农耕,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宋辽和平友好几十年。’这些都是耶律余瑾多年执教太子的功劳。

真宗经过耶律余瑾长达五年的栽培教育,贯通了满腔汉文化,成为先进思想的改革派,为一代圣君,真宗皇帝继位后赞扬恩师耶律余瑾说:

“吾师余瑾功德无量,为朝廷呕心沥血,她!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替国树才教必有方。”真宗皇帝给于耶律余瑾高度评价。

耶律余瑾在朝廷任教期间,通过齐天皇后向圣宗皇上进简上书许多有利于辽国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包括改革政略、法则、经济、教育、选才任贤等方面建议,她都是通过齐天皇后,转达到皇上那里。多数被圣宗皇上采纳。

耶律余瑾入宫五年后被圣宗追封为大学士翰林官职。

有一次耶律余瑾上书说:“我听说在保宁年间,因南京(今北京)郊区有很多空闲土地,一位汉人知名人士叫高勋,请求将其开辟成田块,栽种水稻。先帝辽景宗有意采纳。而林牙耶律昆在朝廷散布言论说:‘高勋的这幅奏折,定有判辽之意图;如果种水稻,引水成畦,那么,南京若有反叛,官军从哪里进城增援呢?’景宗便怀疑起此事。就没有采纳‘高勋’的建议。多么可惜呀!这是富民强国的天大好事呀!当误了几十年,机不等时,时不再来呀!我建议皇上一定要相信汉人‘高勋’的见解。大量开垦耕田,开发中原和辽河平原,大力发展农业,丝蚕业。手工业等。希望圣上深思啊!”

圣宗皇帝是位明君,立刻接纳了耶律余瑾的建议。下昭全国,展开兴农耕田,开渠引水种稻,还指导契丹人学习汉人植桑养蚕,种棉,发展纺织业。几年后辽国经济得到发展,达到顶峰。

圣宗在位十几年内,他对辽朝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诸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辽国已进入鼎盛时期。这些于耶律余仅的功绩分不开的。

余瑾进入相府第三年怀孕了,夫妻二人喜出望外,兴高意满,同有愉悦和甜蜜感。夫妻二人决定去慈仁寺院,烧香许愿,以谢天恩。因路途遥远,慈仁寺又建在深山峻谷之中,道路崎岖,峰回路转。决定骑马而行。萧浞卜同夫人耶律余瑾同骑一匹黄骠马,奔往慈仁寺。

这是一个初春清晨,红日从东方群峰中冉冉升起,顿时,峭壁染赤。映红了片片彩云,绚丽早霞照映着初出土的嫩草,像一望无际翠绿的彩缎铺在草原上,草地上的羊群像是撒在锦缎上的珍珠在绿原上滚动。大草原似一幅天然的锦绣,呈现在二人眼前。

从上京起身直奔西南方向,那匹黄膘马飞奔似箭,奔跃三个时辰,越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后,前边是崎岖起伏的连绵群山。进入山谷,有一羊肠小道,坐骑放慢了踢声,入进深山,山势陡竣,高耸矗立。

这就是佛教圣地小五台山。庙宇布落在各个山角。据说此处有十几座寺庙。大多数是汉唐时代修建的。

萧浞卜二人见山路曲折婉蜒,崎岖不平,那匹马行走困难,便下马牵着坐驹步行,绕过几个山头,眼前是几十层通天石皆。萧浞卜把马拴在一棵小树上。挽着余瑾手,迈上一登登的石碣层层往上攀登,片刻登到顶层,呈现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这就是远近知名的慈仁寺,二人加快脚步,又行百十多步,来到庙门前,门上檐正中挂一牌扁,蓝底黑框,上刻‘慈仁寺’三个金色大字,传说是唐朝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笔提字赠送的,据说本寺高曾庙号法空,曾经给太宗的母亲患的疑难绝症,医治痊愈了。唐太宗为了感恩出重金,整修慈仁寺院,赠送此牌匾。

二人从庙门进来,开始欣赏这座宏伟建筑;三重大殿。佛殿坐北朝南,高耸云霄,朱栏玉户,画栋雕梁。头一层殿是‘忠义殿’有关公、刘备、张飞三位朔像,二人进殿烧香叩拜完毕观看墙壁是画着三国众多人物,文武将士,个个威武勇猛,喊杀奋战的架式。余瑾喜欢壁画,赞扬工匠高超的工艺手法。来到二层殿是“三清殿”依然进香跪拜三神,拜毕,余瑾兴致观看壁画,她用手指着壁上画的三百六十神像给相爷看,因为殿内不许喧声话语,她只能用手指划给相爷看;那男男女女,重重叠叠,彩云缭绕,衣饰缤纷,层次分明,翼翼如生,活灵活现。画匠功底非凡,世间独一无二。余瑾内心佩服。东墙画着当地出生的‘仙人’吕洞宾仙游显化的故事,五十三幅,幅幅各异,头尾相连,是一幅巨大的连环画卷。余瑾百观不厌,难舍离去。相爷急心去第三层殿,牵着妻子个手来到慈安殿。

这慈安殿是本寺的主殿,原来此殿为独立观音寺,后来扩建把三座寺庙合并在一起,唐太宗题扁为‘慈仁寺。慈安殿建筑面积最大。东西两边建有配殿,殿院广阔,松柏苍翠,扬柳参天,百花繁茂,气味芳香。再往里走几十步便是正殿,建筑高大气势,巍然雄伟壮观肃穆,金碧辉煌。殿前面停放着三鼎香炉。香火盛旺。来烧香拜佛,求神许愿的信徒者,络绎不绝。

相爷萧浞卜与夫人余瑾先买三诅香,点燃,炷在香炉内,然后迈进殿门的高槛,殿正中供俸观音菩萨的金身坐像,金身高一丈二尺,她安详慈面的盘坐在莲花上。一道士敲响佛钟,萧浞卜,余瑾二人叩头跪拜观音菩萨,萧浞卜口中念念有词默拜一刻时分,拜毕,从怀内掏出一贯钱放在佛像面前的金碗内。二人起身来到长老面前。萧浞卜拿出一张红纸,上边写着求佛旨意。那位道长会意诅咒:“无量天尊!善哉!善哉。”便把二人领进东廊伺堂内。

道长穿一身青色道袍,头顶青色道冠,他年过古稀,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一束雪白胡须飘然胸前。一位小道童端来三杯斋茶,分别放在三人面前,道长抬手让坐。

萧浞卜刚要讲明来意,道长含笑道:

“你不用介绍,你二人走近本寺的门老憎就知晓了,你们是为求子而来的吧?阿无量天尊!”

长老又面对夫妻二人念念有词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