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故事(1 / 2)

第二十七章故事

“谁?”

人们齐声问。

“那就是卫国戍边,爱兵如子,保一州平安的冷千秋,冷将军!”

冷将军正是齐州人士。出身寒门,原为朝廷吏部推管。天元六年,朝堂大变。冷将军得罪一手遮天的霍家,被贬元州司马。”

天元八年冬,北方狄人翻越关山,侵扰我大庸。边军一夜间后撤数十里,无一人敢应战。统兵大将窦大勇连夜鼠窜,逃回郡城。第二日,贼兵进击,我军大败,死伤以万计。溃兵如蚁,纷乱无序。眼见再过得一两日,元州全境落入敌手,军民全部要填入那万人坑中……此时,冷将军挺身而出,号召军民协力抗敌,又收敛将校溃兵。以一介文人,亲自骑马上阵。连番大战,终于全复元州。

此战,关山南北尸横遍野,白骨铺地。贼兵伤亡过万,其左院大王被擒杀。贼蛮大汗惊惧中旧伤复发,不久一命呜呼。

此后几年,冷将军日日练兵不辍,军民一心,将元州边境守的固若金汤。

这老者讲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将众人带入那雄风猎猎,厮杀阵阵的战场。

众宾客一会惊讶赞叹,一会紧张攥紧了拳头,显然入戏已深。

老者神情落寞,声音也低沉下来。

永安七年,狄人数十高手突袭,冷将军最终身陨在“双子”关的大营之中,时年四十七岁。

砰有性子烈的汉子,气得手掌一拍,壶、碗齐齐跳起,洒了一桌子的茶水。

“着实可恨!”

“有朝一日,待我也去元州厮杀一番,也不枉我来此一遭。”

“同去,同去。”

群雄激愤,恨不得现在就要和蛮寇拼杀一场。

“军中大帐,是最机要所在。重兵把守,区区几个刺客就能长驱直入,斩杀大将?”有人发出疑问。

秦昊转头看去,发声的正是隔壁桌上的小少年。

目光对上,少年人对着秦昊做了个鬼脸。

老人冲着少年点点头,颇为嘉许,随即脸色一正。“你说的对。当时驻守的兵将计有八万。岗哨齐备,纪律严明。就算是那天级绝顶高手也难以有所作为。但是为何会让人轻易找到主帐。而且杀人后还能扬长而去?”

“你猜为何?”

“为何?”

人群齐声问道。

“边军主将窦大勇统兵无方,未战先怯,本该脱去鳞甲回京待罪。却上书言道‘彼时,敌寇锐气正坚,臣唯有暂避锋芒,据城死守,以疲惫其军,再挥戈出击,定能大胜。’又言道‘冷千秋目无法纪,矫命夺权,私相授受,邀买人心,其心不轨。能侥幸取胜,也是垒土之基,沛然成事,实非一人之功’……”

“彼时朝堂霍家摄政,窦大勇以十数车金银珠宝相送,最终轻罪脱身,罢了主将之位。而冷将军却被发旨斥责,一干将校均有担责”“两年后,边军一分为二,左右分列。窦大勇为左将军。冷将军为右将军。”

“永安七年,窦大勇言雁荡山有狄人出没,邀右军前后夹击。冷将军嫡系出营相助。当晚便被狄人高手袭营而亡。”

“你们说冷将军的死,蹊跷不蹊跷?”

“玛德,这还用说,肯定是那姓窦的里应外合,勾结狄人,害死了冷将军!”

“可恨!要是我‘小霸王’周通当时在场,绝对让狄狗有来无回。哼。”

“天元之变啊,害了多少忠臣良将。又浮起了几多浪子野心之辈。如今天下沸腾,内有权臣、世阀扶持党羽,争名夺利,外有金、狄,鞑靼等族杀人夺财,虎视眈眈。社稷危矣。”

“国难起,铮臣出。与那救万民于水火的大英雄比。区区武林新秀又何足道哉……”

烟火袅袅,老人一脸愁绪。“大胆!”

蓦然,一个二十许年轻人按剑而出。

“一介平民胆敢非议朝政。左右给我拿下!绑去郡府,有府君处置!”

“你他娘地,谁啊。有本事冲着俺‘小霸王’周通来。”周通提枪在手,冲着年轻人挑衅扬眉。

“哗”

人群远离两人。

有人道:“周通,你犯什么混!这位是苏家二公子苏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