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炎只听到了一般,其实篝火晚会最精髓的部分,就在吃了,只可惜今个儿没有。”刘忙失望的向着书院外走去。
此时鸿儒书院,剩下的就是他们这些人和一些老先生,还有零零散散的青年男女,上京城的城门,尤其是是内城的城门,自从上次闹了匪患之后,每夜都会按时紧闭城门,禁止任何人进出。
“小世子,您来啦。”一位老先生,站在门前看着上京城的方向说道。
刘忙顺着他看着方向,可以依稀的看到些许的灯光映射夜空散发出来的光芒。
“老先生,您这是?”刘忙疑惑的问道。
老先生微笑的看着刘忙说道:“小世子,老朽已经半百之年了,从来都没想过会有今日这样的荣耀的事,可以为大理国,为圣上培养人才,老朽之前教书无非是为了吃口饱饭,穿些暖衣,但从来都没有这样的一种荣誉感,到了老朽这个年纪,还能为国家做事,也不白活此生呀。”
刘忙看老者说的真切,刘忙淡淡的说道:“为国家出力,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晚。老先生年轻的时候怕也是与他们一般,心怀远方,志向远大,只不过岁月把这些理想渐渐地埋藏在了心里,岁月越长,埋得越深。若不想起,怕是这种理想便永无再见天日,今个刘忙不过是顺水推舟,将先生们为完成的梦想,从新的点燃了罢了,年轻时候完不成的理想,现在可以叫他们去完成了,也算是了却了一件心事。”
老先生点点头,眼神怅惘:“人生真的很短暂啊,小世子老朽观你能成大事儿,日后必定前途无量。”
“老先生,谬赞了。”刘忙谦逊的向老先生点了点头。
鸿儒书院外,最后剩下的几辆马车,也渐渐的向城内走去,远处瀑布落下的清泉水拍打石面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水草从中的水鸟不时的与林中树上的小鸟相互问候几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时虽时节盛夏,但刘忙情不自禁的将王维的《山居秋暝》默默的朗读了出来,此时此景何其吻合呀。
书院门口站着老先生,神情激动的看着刘忙,眼前这位小世子的诗文,果然是上京城众多青年中的佼佼者,方才的诗句一气呵成,叫人回味无穷。
老先生用颤抖的声音问道:“小世子,您方才做的诗,题目为何呀?”
“山居秋暝”
读书人有几个不期望,隐居山林,披星戴月,日夜与清泉相伴,与庄稼土地为生呢。
刘忙望着身旁的老先生,只见他两眼红润。
刘忙的眉毛不仅的皱了起来,难道老先生被自己感动了?却见老先生含泪说道:“小世子,老朽饿了。”
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