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知许说着,眼中燃起愤怒的火焰,“那些原本安宁生活的百姓,被迫背井离乡,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这血海深仇,大明若不报,如何对得起那些无辜惨死的黎民?”
“再者,倭国使者表面恭顺,实则狼子野心。他们在我大明境内,竟也肆意妄为,犯下诸多罪行,全然不把我朝律法放在眼里,这是对我大明威严的公然挑衅!”赵知许越说越激动,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一个小小的倭国,如此张狂,若大明不予以严惩,何以彰显天朝上国的赫赫威严?又怎能让四方蛮夷诚心归附?”
“从长远来看,若对倭国的恶行一味姑息,周边各国定会以为我大明软弱可欺,纷纷效仿,届时边疆战事将永无休止。”赵知许微微皱眉,神色忧虑,
“我大明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好不容易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岂能因倭国的侵扰而毁于一旦?唯有主动出击,以雷霆手段将倭国的嚣张气焰彻底扑灭,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此刻,我大明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正是出征的绝佳时机!”赵知许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畏畏缩缩,只会让倭国更加猖獗,让天下人耻笑我大明胆小怯懦。我们应当举正义之师,踏平倭国,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四方,让我大明的疆土永享太平,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东宫之中,烛火摇曳,映照着朱标若有所思的面庞。他将手中的毛笔搁下,抬眼望向赵知许,神色关切又带着几分考校意味,缓缓开口:“好,那孤再问你,若是河南突发大灾,该如何赈灾?”声音在静谧的室内回荡,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牵系着河南万千百姓的生死安危,沉甸甸地砸在人心上。
赵知许听闻,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没有片刻犹豫,脱口而出:“太子殿下,当地可有贪官从中作梗?”这一问,看似唐突,实则直击赈灾关键。在过往诸多灾情里,贪官污吏私吞赈灾物资、克扣款项的劣迹屡见不鲜,若不能先将此隐患排除,赈灾之举恐难有成效。
朱标闻言,眉头微微皱起,脸上浮现出一抹凝重之色。他沉默良久,脑海中闪过河南官场错综复杂的局面,那些或明或暗的势力纠葛、贪腐传闻一一浮现。最终,他微微颔首,语气沉重地吐出一个字:“有。”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背后藏着多少无奈与忧虑,外人难以尽知。
“那草民对于河南赈灾一事,倒是有几点浅见。”赵知许神色镇定,拱手作揖,腰杆挺得笔直,不见丝毫慌乱。他微微眯起眼,脑海中迅速梳理思路,将平日所思所学、对赈灾的种种设想一一调出,准备向朱标详尽阐述,期望能为解决河南赈灾难题贡献一份力量。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