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摄政王和她落水了(1 / 2)

通房宠婢 青梅如豆 1512 字 2个月前

望竹轩的浓浓药香中,混进了甜甜的气息。

那一方桌上,摆着不少满当当的碗盘。

有放到手心上还可以看见隐约脉络的春饼,今日便曰“吃龙鳞”;有昨日拉的麦芽糖丝,就叫“吃龙须”;有爽滑劲道的面条,今日便曰“吃龙须”;一碗馄饨叫“吃龙眼”,饺子则叫“吃龙耳”。

更巧的是,面条、馄饨一块煮后民间便曰“龙拿珠”!

虽然都是些普通的吃食,可个个都是无忧她们自己磨的拉的,忙活将近一个晚上呢!

自然,大家吃的甚是愉悦。

餐饭后,无忧将碧果和红袖两个打发回去,自己留在师父这学习。

师父这儿有近千种的药,叫她辨认并记住各个药材的效用及其使用的分量。

“无忧,你可认得此药?”

赵鹊手中执一晒干的草药,微曲带根,此刻捋着白髯,轻声问道。

无忧才学个囫囵,拿过师父手中干草药细细端详,“师父,这个我认识,这个是麻黄!”

“可知药效?”

无忧自信一道,“麻黄一味,性温解表、散寒平喘。用于伤风感冒、咳嗽气喘、风湿痹痛及阴疽、咳痰。”

她已然把《张景医药大全》背了个大概,胸中自然坦荡。

啪!

“哎呦~”

是师父手中的折扇,打在了她的头上,“师父你怎么又打我呀?”

赵鹊如吟般道,“错了错了~该打该打~”

“此药非麻黄,乃是麻黄根。”

“有何不同?”她有些不服气,麻黄根不就是麻黄的根部吗?

师父知道她心中所想,摇头笑道,“麻黄根可不是麻黄的根部,虽长得极似,可产的药效大有不同。麻黄根味甘性平,只能用于治疗自汗、盗汗。”

“你说,你可错了否?”

无忧又要去撒娇,“我身后不是还有高人指点吗?错一次,不怕的。”

谁知师父却一反常态,目色冷了下来,“行医岂是儿戏?我赵鹊一生行医,虽医术有限,但举头问地,绝未开错过一味药材。可知医者一味药材之差可救人,亦可害人!”

“你将来是要传承为师衣钵,若是这样的态度,那也不必再学!”

说着,就将那药摔回匣子里,气愤地回了屋子。

无忧被师父的话激得面色绯红,实在是羞愧不已。

她怎么能以玩笑的方式对待师父最重视的医当呢?

那不仅是对师父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放纵与松懈!

该是她的错!

思及,她推门而入,直直跪在师父的脚下,坦声荡荡,“弟子行为无状,望请师父责罚。”

师父却连头都未抬,只摊开纸笔水墨,走笔而来。

“你且说说看,自己错在何处。”

无忧自觉失悔,俯首谢过,语重心长:“弟子深感愧疚,是因轻率医道不敬。医者医道,慎之慎之。弟子愿以谨慎之心,尊师敬道,承传医德,绝不再如此前之言,让师父失望!”

赵鹊闻之,目光沉凝,手下之笔未停,一气呵成。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你今自悔,也可算是有所悟了。然医者之道,正如你所言,贵在慎重。今日你既已自省,我便不再罚你。”

“以后,你自当刻苦修行,笃行医道,方能继往开来,成医以德。”

“行医之理亦同做人之理,你可明了?”

“师父贵言,无忧谨记在心,莫不敢忘!”

“既然如此,你起来吧。”师父将手中墨宝轻轻放在她的手上。

她展开,只有笔力劲瘦的四个大字——医道仁心。

这薄薄的一张纸,承载的,确实对她重重的期盼之心。

她小心卷了收在怀中,心中思绪奔腾。

是有多久,没有一个长辈这样的全心全意教自己道理了?

余妈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可是她毕竟所知所言有限。

唯有师父,不仅教她行医,亦教给了她做人。

眼眶不由渐渐湿润了起来,泪眼朦胧地望着,“师父,你还生气吗?”

却听师父一声朗笑,“得此良徒,师父还有何气的?”

她擦一擦眼泪,“那我师父做你最爱吃的糟鹅去!”

说完也不等他回话,随即挽了手腕,捡了襜裳围在身上,就兴冲冲地下厨房去了。

望着这小徒弟的背影,赵鹊心中,又是欣慰又是心酸。

能在古稀之年碰上如此称心又心怀仁心的徒弟,实在是上苍给他的恩赐。

也叫他这一身的医术有所传承。

可是他只怕,时间要不够了...

这几日他接连梦到婉君,站在弱水湖畔,直朝他挥手。

她还是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