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有惊(1 / 2)

响箭 白学究 1309 字 6个月前

张葛氏的法事如期在野麻滩举行。

这一天,天气很长脸。万里晴空,没有一丝阴云。

虽然冷风嗖嗖,但人们心里却热乎乎的。

在短短五天的时间里,法事前的一切事宜都谋划准备的非常充分。

也许是得到了吕厚仲的大力支持,王明泰的心情很舒畅干劲十足。

原先以为赵家人会借机闹事情的担忧,也随着赵光奎主动走进王记车马大店而烟消云散了。

天刚麻麻亮,他就吩咐王鞭杆驾马车去盘龙寺迎接绝渡和尚。

要知道,绝渡和尚是这场法事不可或缺的主角。

鉴于那个雨夜喝酒误事的沉痛教训,王鞭杆显得比以往更加勤快了很多。

他手脚麻利的套好马车,一甩长皮鞭,很潇洒地在半空中打出了“啪啪啪”三声清响,就赶着马车出了大院。

辕马是王明泰日常出门用的坐骑。

一匹枣红色的骟马,只有五岁,膘肥肉厚高大健壮,浑身的肌肉线条在清风中上下滚动。

它好像也知道自己此次拉车的光荣使命,走起路来又快又稳,唯恐辜负了主人的重托。

王明泰要掌管全局,就派账房先生曾宗源去迎接绝渡和尚及其一干弟子。

黄河边的砂石大路上,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

路过那片老柳树林时,王鞭杆笑着说了一句话。

“二十多年前,那个张葛氏就吊死在这里。”

曾宗源看着郁郁苍苍的老柳树林,脸上流露出一丝不屑的嘲讽。

随即,重重地说出了两个字。

“活该。”

王鞭杆用开玩笑的语气,笑着问了一句。

“曾先生,你和张葛氏是老邻居,对她的那些旧事,恐怕很清楚?”

“当然清楚。”

“你能不能说一说,让我听一听?”。

张葛氏吊死在老柳树林里的时候,王鞭杆只有两岁。

曾宗源笑着说:“你呀,就是喜欢这一口汤汤水水。”

王鞭杆哈哈一笑,扬起长鞭,在打了一个很清脆的空响。

枣红马闻声加快了脚步。

这是长期形成的条件反应。

曾宗源叹了一口气,说:“这个张葛氏,也是一个苦命人。”

王鞭杆问:“她到底为了啥才上吊的?”

张葛氏的死因,二十多年来,一直是黄河两岸的一个谜团。

时间越久,这个谜团就越发显得扑朔迷离,也越发诱人。

对于这个秘密,很多人心中都渴望能够破解。

曾宗源说:“那个时候,我还在野麻滩小学当国文老师。”

王鞭杆插话说:“你教过我和王大掌柜兄弟,还教过吕启荣吕启耀兄弟。”

“看来你王鞭杆还有点良心。”

王鞭杆又发出了一阵得意的大笑声。

在清晨的黄河边,非常响亮地传出了很远。

曾宗源继续说:“据说,张葛氏也是为了银子,才上吊的。”

“银子?”

曾宗源很感慨地说出了一句很有哲理的大实话。

“活在这世上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为了银子。”

对这句话,王鞭杆很是赞同。

他来王记车马大店没日没夜地赶马车,不就是为了每月挣几块大洋养家活口吗?

不过,对张葛氏为了银子而上吊,他着实有点迷惑。

“那些客商很有钱,张葛氏还缺银子?”

曾宗源说:“银子这东西,是越多越缺。”

“曾先生你快说,张葛氏为何为了银子上吊?”

这个时候,东方发白,天已经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