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大地生根 佚名 1513 字 6个月前

刘镇洪付了款,是微信转账。

落沙湖村虽然穷,但小卖部老板娘还是紧跟时代步伐,支付宝和微信都有,但没有放二维码在柜台,而是拿出一个老旧的智能机,点开二维码了让刘镇洪扫她的。

用她的话说,二维码放在桌子上,万一被别人给换了呢?那不就转账转到别人那里去了?

她不能做这个亏本生意!

付完款,看到有些人已把一瓶水喝完了,刘镇洪就又叫老板娘给每人拿了一瓶水,同样扫码支持。

这一次,他没征求别人的意见,问别人是要饮料还是水,而是直接就作出了决定,全部都买水。

买完水,就没再休息,每人都拿好自己的水,出了小卖部,沿着村道往上走,目的地是村里最大的一片山地——樟木垴。

李相文走在最前面带路,只走了一小段水泥路,便直接踏上了用不规则的石块铺成的简易台阶。

台阶都被踩得很光滑了,幸好今天出太阳,不然冬天还不知道会不会结冰,会不会打滑。

台阶上完,又到了水泥路上。

李相文却没有沿着水泥路继续走,而是走了边上的山道,边走边说:“走公路有点远,我们直接从这边小路上去。刘部长,走走山路没问题吧?”

刘镇洪笑着说道:“今天怎么走,我们都听你的。你不要问我,问我肯定就是没问题,只要你们能走的路,我就能走,走不上去,我手脚并用,爬也要爬上去。”

“这个没问题,肯定不用刘部长你爬。”覃祖浩接过话,“樟木垴虽然是山,但山势不算太陡,虽然这个在平原地区算是很陡了,但在我们这里,还是比较平缓的,要不然山上也开不了山地。”

“这个山看着不算很陡。”刘镇洪点点头,然后又问,“村里的山地都在这个樟木垴上面吗,是叫樟木垴吧?”

覃祖港说:“村里百分之六十的山地,都在樟木垴上。别的山上也有,但都不成规模,只有樟木垴上面,整片山上都是地,成规模了。”

刘镇洪停下脚步:“有多大规模?”

“樟木垴可用来耕种的地,总共有三千多亩。”覃祖洪伸手指了指面前的山,“都是耕种了几十年的熟地,包谷、红薯、土豆、花生、油菜、小麦都可以种,不过现在都没怎么种了,至少三分之二的地是荒在那儿的。”

“怎么荒了?三千多亩熟地,这个面积不小了啊,要是都种起来,收入应该也不错啊!”刘镇洪又问,然后边问边往前走。

这时候,走在前面的李相文就回话了:“也不是不想种,而是种出来东西,基本上也就是保个本,很有可能还会亏。”

“哦,怎么会亏?”

李相文就一条一条细说:“这个亏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呢,樟木垴上面地是多,也都是熟地,但地里很多石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地,土壤层非常薄,根本就存不住水。而这个山上,山虽然不陡,但是山高,没有水,只能靠天上下雨。所以,产量一直上不去,然后买种子化肥农药,成本一算下来,再加上人工,划不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去广东打工,一个月包吃包住三千块钱,那一年有三万六,要是一个月有五千块钱,那一年有六万。种这几亩地,一年拼死拼活,能够搞个几千块钱收成都不错了。”

覃祖浩接过话说:“另外还有一个,现在樟木垴上面,有三分之二的地里,都种了椪柑树,树都长得很大了,地里再种东西,也不好种,所以就懒得种了。”

“有椪柑啊,三分之二那这个有两千多亩椪柑,按道理讲,村里一年收益应该也可以啊!”刘镇洪就不明白了,落沙湖村,这条件应该是不错的啊,怎么就弄成了全县最穷的村呢?

不应该啊!

说话的时间,就已经踏上了山里的小路。

说是小路,但实际上,这路有三米多宽,看得出来是挖过了,只是路上凹凸不平,路边挖出来的土壁痕迹上,树根横七竖八地戳着,黄土块松动得仿佛随时能掉几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