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爷,啥时候叫俺们还乡去啊?”
“是嘞是嘞,俺们家离得远,最好早点出发嘞!”
消息一出,流民们心潮澎湃,一时间压倒了畏惧,开始围着衙役捕快们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
性子缓和的衙役还能耐心答上两句,性子火爆的,直接喝骂道:“去去去!县衙里有消息自然会通知的,你们急什么?再干扰我办差,直接把你们赶走,米啊粮啊别想拿到半粒!”
这句话一放出来,杀伤力堪比姚韫真前世的子弹,“嗖嗖”射入了流民们的心里。
要命,拿不到米粮和钱就回家,那不等死嘛?
可不能叫差爷们逮住岔子,否则到手的米粮钱财就飞了!
一时之间,县城外的流民们格外安分起来,连附籍的流民被领着进了城,他们也没心思多背后议论。
笑话,反正自己是不可能留在南江了,贸然闹事,影响到返乡的物资咋办?
县衙内,众人也正为此事商议。
“大人,附籍的百姓已经交由各村里长带回,里长们自会为他们分好土地,来日我汇总好向您禀报。至于流民返乡的物资,这篇文牍上详细列出,并且预估了一下总额,您过目瞧瞧,若没有问题,咱们就按上头的办。”
姚韫真有条不紊地说出解决方案,将文牍递给方县令。
方县令接过瞅了瞅,“嗯,君寿,你看看。侄女,附籍百姓分地的事情不用再来禀报了,你自己看着办,别出乱子就成。没多久便要年末了,赶紧把流民们都送走,让他们早点回家过年吧。”
也让南江县的百姓都能过个好年,让他早点安心。
姚韫真:“是,我会尽快处理。公子,这份文牍可有疏漏?”
方君寿认真看过,点了点头,“没有什么问题,就照上头的去办吧。姚姑娘,近日来的流民似乎更少了?”
姚韫真颔首,“不错,想必是州府赈灾起了效果,登记簿子一日薄过一日了。”
看来,赈灾的钦差还记得正事,虽然迟了,但好歹是有点效果了。
方县令喜形于色,“那很不错,再多来点流民,咱们县里可不一定能支撑住。侄女,你去办吧,有事再来寻我。”
姚韫真行了一礼,紧锣密鼓地投入流民返乡的安排中。
想让流民老老实实回乡并非易事,县衙固然可以用武器强硬地驱赶,一个弄不好,可能会让他们反抗,造成流民哗变。
而要让人回去,米粮是重中之重,钱财呢,得给,但不能多,除此之外,鞋得给备上吧?否则人家怎么走回去?
能沦落到流民地步的,家中物事定然都变卖得干干净净,让他们回乡种地,农具也得多多少少准备一点。
再加上流民多半身着破衣烂衫,最好也准备一套衣物,省得他们人还没到家,就因入冬气温降低而死。
桩桩件件,样样都要仔细瞧过,县衙钱财紧张,姚韫真不得不慎重些,如今可不是以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了。
准备衣物鞋子的订单,为了赶时间,她匀出了一部分给在县里开布庄的小堂舅,其余的按照旧例给县衙常规合作的布庄。
小堂舅接到县衙单子,欣喜非常,加班加点做好,速度让户房的小吏都为之一惊。
这家布庄倒不是全靠裙带关系,往后若有紧急的单子,或许还能让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