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村子的里正去量好了山,大概需要五百八十二两银子,沈家村的里正也一下子就把银子给付了。
李家村的里正看着那么多银子,心里也乐在其中。
这座山放着没上用,也经过好几代了,这山上的植物拔了又有,什么用也没有,还不如卖给隔壁村子。
他也问过村里的人了,他们全部都赞同,毕竟留着没用的山头,还不如卖掉。
每家也能获得个十几两的银子,剩下的银子就是放在村里面到时候公用的。
两人弄好这些,就到镇上衙门把该办理的事情都办理好了。
李家里正还偷偷问沈家里正,这山头要来是有什么用吗?
沈家里正也没说,就只说:村里的人有人想买,自己就帮忙买了。
办好这些,沈桑榆在镇上的美容店也找好了地点,合同手续什么的,也早已弄好。
铺子就在医馆和花婶布衣店之间,也算是镇上镇中心的位置。
…
……
“榆丫头,这座山你打算怎么用它?”
里正把山的地契交给沈桑榆,这山上的芦荟可不少,确定要做那么多芦荟胶吗?
“里正爷爷,我打算在我们村里面做一个作坊,专门拿来做芦荟胶以及关于芦荟的其他东西,我要开个店铺卖这些东西。”
“那你的作坊打算什么时候开工?正好后面这段日子村里的人都还算有空。”
里正想着趁村里的人现在有空可以快点做,到时候后面的事情也能快点进行。
“那里正爷爷就帮我看看什么时候是个好日子吧,我打算在后山旁的那些地上建一个作坊,反正那些地也是我的。就不用那么麻烦去到李家村买地了。”
沈桑榆分析着。
“好,那建作坊的人还是如上次建房子的人那般?”
里正还是打算要上次那批人,不游手好闲、好吃懒惰的人。
“里正爷爷,你帮我去问问隔壁李家村的里正,他们村有没有人想要来这里帮忙盖作坊的。我想要快一些完成,至少要在过年前把所有的工程都做完。”
沈桑榆觉得女人的护肤品是过年最好销售出去的,而且上次他们商量芦荟山的时候,沈桑榆也去过一次,那个里正的确也挺公道的。
里正点点头:“我待会就过去问问,李家村的里正也是个好的,肯定不会偷偷让不做事的人进来。”
“好,工钱一天20文,包午饭。不过我需要他们在一个月之内把作坊完成。
对了,里正爷爷,你在李家村找多一些婶婶们,就帮忙做午饭,一定不能找那些偷溜着藏东西的,到时候我们可能没时间看着。一天15文,也是包午饭。
然后在我们村里找多一些勤劳务实的婶婶或者姑娘们,我需要她们帮我做芦荟胶,但是她们必须要给我签订协议,不能把我们的芦荟胶和其他东西的制作泄露出去,否则要赔钱的!
这些等后面再说,现在主要的还是招做饭和建房子的人,制作东西的事情,可能等建房子的事走上正轨之后再进行,也做不了那么快。”
里正听着沈桑榆的话,点了点头表示记住了,立马去李家村找他们里正。
两个村子的里正商量之后,决定后天就开工,这样还能赶在秋收之前建好房子。
李家村的里正也得到了一点消息,开着玩笑说:老沈,你这就不够意思了,买地的时候说不知道,原来是打算拿来发家致富。
不过李家村的里正也感激麻草村,做作坊让他们村里的男女老少大多都有工作可以做,离家近还包午饭,好歹赚一些到时候过年有肉吃。
…
……
沈桑榆决定让那些学芦荟胶的人来自己家里,在四楼可以学习,不用另外找场地。
饭菜也在家里做,到时候买两个推车,到午饭时间了,就让她们推着饭菜和桌椅去到作坊那边给他们,吃完再推回来清洗,弄完也差不多可以回去了。
决定好开工日子,沈桑榆去镇上照样找了摊子的老板,和猪肉铺的老板预订了十头猪,隔四天送一次。
还有大米和面粉,也买了各五百斤,送到了她家。到时候如果吃不完也可以逢年过节送一些,不碍事。
不过差不多两个村子的人,还都是壮丁,沈桑榆觉得应该能吃得完。
蔬菜从自己村里面提供就可以了,沈桑榆专门让荷花做这件事情,蔬菜全部五文钱一斤,愿意的人家可以早上卯时时送过来她们家。
荷花早上付完钱给她们,那些来学芦荟胶制作的人正好差不多到齐,荷花就可以学着做芦荟胶了,相当于两份收入。
为什么沈桑榆不自己来呢?那是因为沈桑榆觉得自己实在是起不来,沈卢氏还要招待一下那些来的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