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丫的,根本就是有事找他,还好他根本就不感动。
孔礼根本就不在乎叔孙通的眼神,“帮我抄三字经,用大篆。”
接着,孔礼再次说道:“这三字经,可是能存入大秦书库的啊!”
“说到底还是我们在帮你,这留名千古的机会就交给你了。”
叔孙通感到蛋疼,他分明是觉得孔礼不想抄。
不过,他确实感兴趣。
但他大篆却是练得不太熟。
他才二十几岁,也是刚来咸阳没多久。
孔礼本来是觉得叔孙通能写的,结果看到叔孙通的脸色变了一下,心里便没谱了。
“叔孙通,你丫的不会也不会写大篆吧!”
六国之前不一统,各国发展出各国的文字,这便很蛋疼。
而现在天下才刚一统,这叔孙通,貌似,或许,大概,真的对大篆不熟。
孔礼的脸色瞬间便变了,这丫的不会大篆还浪费我感情。
: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方言,秦国一统后才逐渐统一语言,全部用小篆,再加小篆这时候才差不多刚弄出(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命李斯主持文字统一工作,也就是后来的小篆。),大篆又比较复杂,叔孙通又是鲁地薛城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汉子,不精通大篆很合理。他是秦一统后才去咸阳的。
嗯,还有叔孙通现在才二十五岁。
叔孙通看着孔礼变换的面色,知道他也猜到自己的情况了,于是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我也没说过我精通大篆啊!我又不是秦人,我干嘛需要精通大篆?”
不过目前,他倒是能看懂,但要写,却有些难。
“那你说咋办?”伏虎猛的瞪着叔孙通。
叔孙通也有一些气,但看着伏虎举起棍子,他还是选择了从心。
于是脸上重新带上笑容。
“我认识一个人,他或许可以为你们写大篆,他叫伏生,名胜。”
伏生?孔礼猛的惊喜了起来。
伏生,对啊!他怎么没有想到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