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良言相劝(1 / 2)

名门浪子 佚名 1250 字 10个月前

赵匡胤叹了口气:“在王审琦府中搜出了龙袍,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诸位,他既有不臣之心,朕也确实不能容他,不要再说了。”

潘仁美大声说:“石守信!你休要血口喷人!王审琦的谋反大罪,是已经坐实了的!搜出皇袍的时候,可是有百名禁军士兵作证!”

石守信三人互相望望,知道再求情下去,恐怕他们自己也是性命难保!无奈之下,三人出宫之后,纵马前往刑场,想要在行刑之前,冒死救下王审琦一命!至少给王审琦一个申辩的机会啊!

“刀下留人!”石守信三人当街纵马飞驰,但是,还是晚了一步!刀光齐闪,王审琦一家五十余口,人头滚落,刑场上,一片血腥!

噗通!石守信三人跳下马来,跪在当场,痛哭失声:“审琦!你死得冤啊!”

监斩官潘龙冷冷地说:“谋反之罪,死不足惜。三位大人,这是要跟王审琦一起谋反么?”

“啊?你……你胡说!”石守信这位带兵攻城掠地的大将军,此时看到王审琦一家人全部倒在血泊之中,精神剧震之下,说话都不利索了!太惨了!

杨令公和佘飞鸿恰巧飞马赶到,看到这种情况,顿时悲痛不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将军怎么会被杀了?”

得知了原委之后,佘飞鸿也是跪地大哭,杨令公劝说道:“飞鸿,陛下这是要削夺咱们的兵权啊,我们还是赶紧进宫,交出兵权吧!”

佘飞鸿抹了一把眼泪说:“这种情况,简直是千古奇冤啊!我们到陛下面前,必须为王将军申冤!不能让王将军死后也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杨令公摇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飞鸿,如果我们为王将军求情,陛下也许以为我们是王将军的同党……算了,赶紧进宫,辞去兵权吧!”

杨令公这样的忠臣,哪怕赵匡胤下令要杀他,他也照样会进京赴死,更何况只是削去兵权?他当然要配合。

见了皇帝之后,杨令公根本没敢提关于王审琦的事,赵匡胤只说了一句:“令公,既然你交了兵权,还是回荆州做知州吧!”

“是,谢陛下!”杨令公磕头离去,片刻也没有耽误,直奔荆州而去!连见六郎一面都没有!

赵匡胤马上又下了圣旨,加封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赵普深知巩固君权还刚刚开始,他为太祖建功立业谋取富贵的前途也是无量的。

强干弱枝 分化职权“杯酒释兵权”只是解决兵权的第一步。因为朝中还有比石守信,高怀亮,曹彬更为位高权重之人,那就是驸马高怀德和汝南王郑子明。

第三日,高怀德从澶州巡视回京,便上书自请罢免殿前都点检之职。

赵匡胤很高兴,笑着说道:“高将军果然深明大义,朕听说将军前几日得了一场大病,朕遣王太医前去澶州方才渐趋好转。今日将军神清色爽,悠闲自在,朕也放心多了!现在没有兵权,但是无官一身轻,朝中每年都会给你花不完的金银,只管享乐就好。”

高怀德恭谨地说道:“陛下如此体贴微臣,微臣惶恐至极,谢主隆恩!皇上日理万机,不必挂念微臣。”

高怀德辞去兵权之后,朝中手握重兵的武将就剩下汝南王郑子明了,郑子明乃是和柴荣,赵匡胤一个头磕在地上的结拜兄弟。

当初打江山的时候,三人发誓,打下江山,哥三个轮着做,柴荣死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下来皇位就应该三千岁郑子明来做了,所以,汝南王才是赵匡胤的心头大患。

仗着一处强大的情报能力,六郎得知了这些事,心情很郁闷,虽然早就知道赵匡胤会这么干,可还是没能提前预防,令公和佘飞鸿没有了兵权,以后肯定是郁郁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