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约会(2 / 2)

“我们最后敲定一下,”阿尔贝说,“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十点半,埃尔代街二十七号。”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十点半,埃尔代街二十七号。”伯爵重说一遍。

随即两个年轻人向伯爵躬身致意,离他而去。

“您怎么啦?”回到住所,阿尔贝对弗朗兹说,“看上去心事重重的。”

“是啊,”弗朗兹说,“坦率地说,我觉得伯爵是个怪人,你俩在巴黎的约会,让我感到很不安。”

“约会……让您很不安!嗨!莫非您疯了吗,亲爱的弗朗兹?”阿尔贝大声说。

“随您怎么说,”弗朗兹说,“疯也罢,不疯也罢,反正是这样。”

“请听我说,”阿尔贝说,“我是想有个机会对您说说,我总觉得您对伯爵很冷淡,而他对我们的态度,我觉得是无懈可击的。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恐怕是吧。”

“您在这儿遇到他以前,曾经见过他?”

“一点不错。”

“在哪儿?”

“我对您说的话,您能答应对别人只字不提吗?”

“我答应。”

“以名誉担保?”

“以名誉担保。”

“很好。那就请听下去吧。”

于是,弗朗兹向阿尔贝讲述了他在基督山岛旅行时,怎样遇见一帮走私贩子,其中居然还有两个科西嘉强盗。他详细描述了那个天方夜谭般的岩洞,以及他所受到的美妙款待。他说到丰盛的晚餐、印度大麻和那些雕像,说到实景与梦幻,说到醒来时怎样发现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唯见远处有一艘游艇向韦基奥港驶去。

然后,他又说到在罗马的那个晚上,他怎样在斗兽场听到伯爵和万帕关于佩皮诺的谈话,伯爵承诺为这个强盗弄到特赦令——我们已经看到,伯爵兑现了这个许诺。

最后,他说了上一天夜晚的遭遇,说了他怎样为筹措不到六七百皮阿斯特而为难,终于决定去向伯爵借钱,结果既意外又圆满。

阿尔贝全神贯注地听着弗朗兹讲述。

“嘿,”弗朗兹讲完以后,他开口说,“您讲的这些事情,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呢?伯爵喜欢旅行,他有一艘私人游艇,因为他富有。您到朴茨茅斯或是南安普敦去看看吧,港口挤满游艇,都是那些有同样癖好的英国富人的。他为了在旅途中有个落脚点,为了免吃这种折磨我四个月,折磨了您四年的可怕的伙食,为了不睡这种叫人无法安睡的可恶的床,所以在基督山安置了一个临时住所,临时住处安置好了,他又担心托斯卡纳政府会要他离境,让他白白花这么一笔开销,于是他买下小岛,并用小岛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亲爱的,请您在记忆里搜索一下,然后告诉我,您认识的人中间,有多少人是用产业的名字来为自己取名的——尽管他们未必拥有这些产业。”

“可是,”弗朗兹对阿尔贝说,“他手下的那帮人里,有科西嘉的强盗呢。”

“噢,那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您不是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吗?科西嘉强盗不是小偷,而纯粹是流亡者,他们由于族间仇杀之类的原因而从居住的城市或乡村逃了出来。所以,跟他们交往并不有辱身份;我哪天去科西嘉,要是在拜会总督和省长之前,有谁抓到《高龙巴》[3]里的强盗的话,我一定要去会会他们。我觉得这些强盗挺可爱的。”

“不过万帕手下的那伙人,”弗朗兹说,“真是拦路抢劫的强盗,我希望您不会否认这一点。伯爵居然对这些人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对此您又怎么说呢?”

“我想说的是,从种种迹象来看,多亏他的这种影响力我才保住了一条命,我没有理由来责备他。所以,我不会像您一样,把这种影响力看作罪过,我对此抱一种谅解的态度,因为即使不说它救了我的命,这么说也许夸大了一些,至少它让我节省了四千皮阿斯特,也就是差不多二万四千利弗尔,我在法国的身价肯定没有这么高,这证明了一句老话,”阿尔贝笑着往下说,“所谓本乡无先知嘛。”

“您说到了本乡,那好,我问您,伯爵是哪个国家的人?他说的是哪种语言?他以什么为生?他的巨大财富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到的他是这么阴郁这么愤世嫉俗,那他神秘而不为人知的早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要是您,所有这一切,我都得弄清楚。”

“亲爱的弗朗兹,”阿尔贝说,“当初您收到我的信,知道我们需要依靠伯爵的影响力的那会儿,您就对他说:‘我的朋友阿尔贝·德·莫尔塞夫遇到了危险,请帮助我使他摆脱险境吧!’您是这样说的吧?”

“是的。”

“那么,他有没有问过您:‘阿尔贝·德·莫尔塞夫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的财富从何而来?他以什么为生?他是哪个国家的人?出生在哪里?’他问过您这些吗?”

“倒是没有问过。”

“他什么也没问,就来了。他把我从万帕的手上救了出来,在万帕那里,虽然如您说的,我显得满不在乎的样子,可我心里还是很紧张的,我得承认这点。好,您瞧,他为我帮了个大忙,回过头来请我帮个小忙,那是我们每天都在为途经巴黎的俄国或意大利亲王做的事情,就是把他介绍给社交界,难道您要我拒绝帮这个忙吗?那您岂不是疯了!”

应该说,这次不同往常,所有的道理都在阿尔贝这一边。

“反正,”弗朗兹叹了口气说,“您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亲爱的子爵,我承认,您说的这些话听上去都挺有道理。不过任您怎么说,我总觉得伯爵是个怪人。”

“基督山伯爵是位慈善家。他没有告诉您他去巴黎的动机。那好,我说呀,他去巴黎是为了竞争蒙蒂翁奖[4]。倘若他只要有我的一票便能获奖,或者那位丑陋的先生的影响也能让他获奖的话,那我就投他一票,并且一定帮他拉到那一票。行了,弗朗兹,咱们就此打住,一起去吃饭吧。吃完饭再去最后参观一下圣彼得大教堂。”

他俩去吃了饭,参观了教堂。第二天下午五点钟光景,两个年轻人分手告别,阿尔贝·德·莫尔塞夫回巴黎;弗朗兹·德·埃皮奈去威尼斯度半个月的假期。

不过,阿尔贝在登上马车之前,十分担心他的贵宾不能如期赴约,于是特地递给旅馆侍者一张名片,让他转交基督山伯爵。在名片上“阿尔贝·德·莫尔塞夫子爵”这行字的下首,他用铅笔写着: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十点半

埃尔代街二十七号

(未完待续)

[1]阿瓜多(1784—1842):西班牙金融家。1815年在巴黎开设银行。

[2]休伦人: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族。

[3]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高龙巴》是1840年问世的。按本书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这以前,译本所据的法文版有一注释,指出这是原著的一处失误。

[4]指德·蒙蒂翁男爵(1733—1820)设立的博爱奖。每年由法兰西研究院评选颁奖。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