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替我关照他(2 / 2)

扶贫小村官 微龙唐 1834 字 10个月前

吴孟森自嘲地笑了笑,话音未落,眼神便黯然下垂,似有万千遗憾。王占奎心中一动,隐约猜到了什么,正欲开口,却被吴孟森抢先一步。

你是想问,我们就没个儿女是吧?”

王占奎举起酒杯,跟吴孟森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我和如萍虽有一子一女,可惜都移民国外去了,成了"洋人"了。动不动就是给我发邮件,让我们两口子也出去。国外是好!是比我们发达!但是.......不谈事业,不谈信仰,不说使命,单单就一点。"

吴孟森长叹一口浑浊的气,眉头微微蹙起,一张枯槁的老脸上写满了惆怅,"我们毕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辈子,实在是舍不得离开啊。"

王占奎听了,深有感触。他举起手中的酒杯,杯壁上的酒液在昏黄的灯火下熠熠生辉,闪烁出一缕缕温暖的光芒。"吴老师,您说得太有道理了!咱们都是这片热土的儿郎,舍不得是再正常不过了。来,干了这杯!"

话音刚落,王占奎就仰头将杯中酒一口饮尽。他的喉结微微颤动,粗糙的手掌在桌面上重重一拍,发出一声闷响。

......

夜已深沉。王占奎的老伴一边收拾着残局,一边满怀好奇地问徐如萍:"嫂子,您和吴老师师当年是怎么认识小付的呢?看你们对他那么上心,定是有什么渊源吧?"

坐在土灶前生火的徐如萍闻言,动作熟练地添加了几块木柴,火苗渐渐旺盛起来,将她的侧脸映射出一层淡淡的橘红色光晕。她回想起几十年前的往事,眼神有些黯然,缓缓开口道:"那几年,孩子们都移民国外去了,我和吴老师感觉日子太冷清,就想领养个孩子。"

"后来,我们就在孤儿院里看中了小付。那会儿他只有八九岁,个子瘦瘦小小的,但眼神里透着一股纯善的光芒,我们就把他看上了。"

徐如萍说到这里,眼神黯然下垂,似有所思。过了良久,她继续道:"可后来打听到,原来小付是被亲戚遗弃的孩子。他小小年纪就懂事得很,怕自己这个"克亲人"会害了我们这对好人家,硬是拒绝了我们的领养。"

王占奎的老伴听了,连连摇头,露出一脸惋惜的神情。她拍了拍手,嘴里发出一声啧啧的叹息声:"哎,虽然年纪小小,但小付就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啊。真是可怜,被亲人抛弃,又不能被好心人收留,命可谓是太苦了。"

徐如萍点了点头,眼里闪过一丝惆怅的神色。她用手掌拂去眼角一点点泪花,继续说道:"是啊,当时我和吴老师也被他那份善良打动了。只可惜,后来事业上升期,我们就放弃了领养的想法,改为暗中资助他读书,直到现在。"

说到这里,徐如萍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她伸手拨弄了一下炉火,紧随而来的是一阵燃烧的噼啪声响。"不过,小付自己却一直不知道,当年资助他读书的好人就是我和吴老师呢。"

王占奎老伴点头称是,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敬佩:"嫂子,您和吴老的恩德,小付这辈子怕是都难以偿还啊。"

徐如萍闻言,连忙摆手:"说什么恩德不恩德的,我和吴老这么做,也是发自内心的。再说了,小付虽然不是我们亲生的,但我们对他的感情,可一点也不比对自己的孩子少啊。"

此时,灶台上的火已经烧得正旺,一股暖融融的热气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

"小付啊,真是命运的安排,让他误打误撞读了我们江州大学。"吴孟森眯起眼睛,喟叹着对王占奎说。他的声音低沉而粗糙,像是从肺腑深处挤出来的,夹杂着几分醇厚的酒香。

吴孟森脸上尽是慈祥的笑意,可眼神里却隐隐透露出一丝狡黠。"为了不让他"溜走",我特地用了些小伎俩,才把他留在我的研究生班上。"

他说着,忽然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残缺不全的黄牙,神色间难掩骄傲之情:"小付是个聪明伶俐、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为人更是善良纯朴。只可惜,这些年他过得太苦了。"

吴孟森的笑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布满皱纹的老脸,眉宇间写满了忧愁。他正色望向王占奎,语重心长地嘱托道:"占奎老弟啊,你一定要好好帮助小付,替我们好生关照着他。毕竟,帮助了他,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啊。"

王占奎听了这番话,登时神色肃然,随手将面前的酒杯一扫而空。他缓缓起身,将酒杯高高举过头顶,杯壁在昏黄的灯火下熠熠生辉。

"吴大哥,您放心,在支持小付这件事上,我绝不会有任何保留!"王占奎的声音坚定有力,言辞间透着一股子狠劲儿,"他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我定会尽心尽力!"

话音刚落,王占奎就一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的喉结微微颤动,粗糙的手掌在桌面上重重一拍,发出一声闷响。

然而,就在这时,王占奎心底突然升起一股疑虑:按照这半年来对付平的了解,他是否真的一无所知?或者,只是在故作不知情?这份疑虑,令他的眉头不经意间微微一皱,眼神也变得有些游移不定起来。

昏黄的灯火下,王占奎的脸上写满了疑虑,可吴孟森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上,却浮现出一抹狡黠的笑意,似乎早就料到他会有此一问。只不过,这份疑虑暂时无从分晓,只能被搁置到一边,任由时间去给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