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布包裹的非常严实,从手感上判断,里面应该是一只长方形的盒子。这样的盒子里一般装着的都是卷轴,也就是书画作品。也有可能是折扇、如意,或者是其他长条形状的东西。从重量上来看,卷轴的可能性最大。
把东西放到桌子上,秋霁白先是拂去了黑绒布表面的尘土。从绒布老旧的程度,以及表面的灰尘上看,这件东西放在那里的时间一定很久了。可能刘爷爷自己都忘记了。
把黑绒布打开,里面果然是一只长有六十公分的盒子,上面还系着黄色的丝绸布绳。解开绳子,把盒盖轻轻打开,里面果然是一个绢本的横轴。秋霁白只扫了一眼,就看出来,这个绢相当古老了,最低限度也是宋代以前的。
用手轻轻把盒子中的绢取出,在桌子上缓缓展开,这是一幅书法作品。从字的风貌上看,应该是唐人书写的作品,而这种风格,秋霁白以往是没有见过的。
字体是行书,从字体书写方式看,很符合唐人的书法风格。再从绢的质地上看,可以肯定是唐代人的书法作品了。就算是秋霁白饱读古代诗词,对古文字也有一定的研究,但通篇文字,他仍然有少部分不认识。
再看书法功底,浑厚遒劲,丰腴妍丽,虽肥厚却并不虚胖,虽肉丰却並未掩骨。运笔精到,轻入重敛,笔实墨沉,神气完足,遒劲而舒展。整幅作品很有帝王之风,有一代人王的霸气。
最后看向落款处,竟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符号,像文字,又不认识。
只从这一个符号,秋霁白的头脑里马上闪过了一个人,“李隆基!”
“难道这真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作品?”心里有了这个猜想,秋霁白反过头来,又对正幅书法作品进行了重新审视。再一次坚定了他的判断。
正幅书法作品,虽然是行书字体,但承袭晋代王羲之书风,起收笔较少藏锋,线条丰厚腴美,遒劲有力,字迹更显沉著雄健,展现盛唐对于丰腴之美的喜好。这与唐玄宗李隆基的书法风格完全相符。
唐玄宗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大唐由盛后衰的关键时期。
唐玄宗的个人素质非常优秀,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尤其是书法造诣,唐窦臮《述书赋》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古今法书苑》云:“唐明皇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
迄今为止,被历史学家公认的,李隆基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就是现在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鹡鸰颂》。
“如果这幅字被证实真的是李隆基亲笔所书,那肯定又将在考古界引起一场关于真伪的争论。”想到这里,秋霁白不禁纠结要不要把这幅字公布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