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头,秋霁白说道:“作假高手的手法固然精湛,但他也只能保证残掉的兽足粘在香炉上以后是完好如初,至于上釉,入窑复烧后什么样,只有天知道。所以,出现这种微微的翘曲,也是人为干预不了的。范荣图之所以把有毛病的这一边先让我看,目的就是打着先入为主心思,让我动手直接把炉子反过来,看上面。按照行里人鉴赏器物的习惯来说,通常是先看底款,没有款的情况下,就要看瓷器内堂。你也知道,宋汝窑是没有底款的,当然就要先看内堂了。我敢断定,那只香炉的口沿、腹颈、内堂肯定极为规整,绝对看不破。”
“那你的意思是,这只香炉上部确确实实是一只宋汝窑了?”顾惜安问道。
点点头,秋霁白说道:“我有这个感觉。当然了,咱们这行儿不能光靠感觉,但感觉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避险方式。”
“那我就不明白了,你刚才也说了,全世界考古研究界承认的宋汝窑只有六十七件,那这件不就是第六十八件了吗?”顾惜安继续疑惑地问道。
淡淡一笑,秋霁白接着说道:“宋汝窑固然稀有,但要是说现在存世量只有六十七件,未免有点儿太武断了。在历史记载上汝窑的烧造时间确实只有而是几年,这一点没有错,即宋哲宗元祐元年,一千零八十六年到一千零九十四。但这个烧造了二十几年,是相对于其它窑口而言,比如说北宋的定窑,它在历史上烧造了近七百多年,汝窑和它相比确实是烧造的时间很短。可是你想过没有,二十年究竟能烧造多少瓷器,难道只烧造了那几十件吗?那也太可笑了。”
听了秋霁白的讲述,顾惜安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也一直在怀疑这个问题。你说商周时期,那么久远的朝代,无论是青铜器,还是陶器、玉器,甚至是漆木器都能留存下来无计其数的珍品。还不到一千年的宋代烧造的瓷器,竟然只有那么几十件,我也表示怀疑。”顾惜安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疑虑。
其实,顾惜安的这个疑虑也是可以理解的。近些年,经过科学发掘已证实,北宋汝官窑的烧造窑址窑口,是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内,仅窑炉就有十五座。就这十五座窑炉来进行简单的推算,一座窑炉每年烧造十次,每次烧瓷三百件计算,一年就是三千件,十五座窑炉一年就是四万五千件,二十年就是九十万件,按照残次及打碎的三十万件计算,那还是能够剩下六十万件。
这六十万件汝官窑瓷器流传下来,它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宫廷及贵族占有一定的比例;宫廷挑选后剩下出售到民间占有一定的比例;最后经过上千年的战乱、政权更迭、饥荒、自然灾害等等,又打碎和损坏百分之三十;那还是能够剩下四十二万件;由于汝窑瓷在当时就已非常名贵,人们不会轻易丢掉那些破损的汝瓷;另一部分就是窖藏;还有少量流到国外。通过这一简单的推算,现在全世界馆藏汝窑还不足百件,就算四十二万件有四十万件还被埋在地下,那起码还有两万件北宋汝官窑在全国古陶瓷爱好者手中。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推测。不管怎么推测,其中的错误、水分有多少,那宋朝皇帝精心烧制的九十万件汝窑珍品完全打碎也好,这仅仅是汝官窑整体面积五分之一的推论。
这一点的论点是,现在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才发掘五百平方米,只是汝官窑整体面积的五分之一。根据考古勘测,埋藏在清凉寺村地下的汝官窑面积约四万八千平方米。汝民窑面积约一百一十万平方米,汝官窑现在才揭露了五分之一。这么大的窑址面积,就算汝窑只有二十年的烧造时间,那数量也会大大超过九十万件这个推算的数量。
秋霁白和顾惜安两个人都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所以对汝窑只存世六十七件的这个结论,深表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