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古玩城,是廊坊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艺术收藏品市场。楼内多少家商铺不说了,只是楼下广场摊位大约就有一千个,在这里摆摊的人来自全国各地,而且卧虎藏龙,有不少骨灰级的古玩收藏爱好者。
以前,秋霁白经常来这儿淘货捡漏儿,也在这里出过货。那个时候,他经常是把从山东、河南、湖南这些地方淘到的北方地区的物件儿,拿到北京、廊坊来出手。因为,他发现古代遗存下来的器物,在它的发祥地,往往其市场价值要高于其他地区。
这样的市场规律,秋霁白开始也不太明白。直到是有一次,他把一册明晚清早期的十二幅《十二生肖》剪纸拿到廊坊古玩城出手的时候,当场有四、五个买主同时看中了。本来在山东德州以两千元入手的,第一个买主握在手里后,直接就问秋霁白什么价。
当时,秋霁白已经在古玩行儿里混迹了有几年了,眼见几个人对这件东西都势在必得。心里一琢磨,就说出了一个翻了十倍的价格——两万。那个买主想都没想,直接掏钱就走人了。就好像有人要把那件东西从他手里抢走一样。
这件事情让秋霁白明白了,古董文玩也是有生命力的。在它的源产地,那里的人都会把它当做宝,其他地方只能当做是商品。究其原因,人的情感在其中起到了绝对主导的作用。
一边走,秋霁白心里一边想着这件事情。他的脑海里不停地在分析今天作为评委会成员的那几个专家,究竟会怎么评定器物的市场价值。如果像那册剪纸一样,把饱含地域文化的器物评定价格高,其他地区的东西价格定得低,那今天这场捡漏大赛还真的要动动脑筋了。毕竟,像这样一个古玩地摊上,捡漏儿一件几十万、上百万东西的可能性极低。
原本是秋霁白走在前面,而李碧瑶和张晨曦跟在他后面,可就在秋霁白思索着如何应对今天的这个捡漏儿大会的时候,张晨曦耐不住寂寞,拉着李碧瑶就跑到了前面去。
看着两个人看这个、瞧那个的样子,秋霁白也就没说什么,毕竟她们也就是看看热闹而已。
“这把扇子真漂亮啊!”顺着声音看去,张晨曦手中正拿着一把蓝色扇面的折扇,在和李碧瑶一起欣赏。
只看了一眼,秋霁白就知道,那是一把苏工的折扇,没什么太深的年份,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东西了,一两百元的价格入手还是可以的。
“这把扇子多少钱?”张晨曦出言问道。
摊主也还算老实,除了吹嘘一番这把扇子多么多么的精致、漂亮外,价格也只要了五百元。
一听这个价格,李碧瑶就用眼神来询问秋霁白。微微一笑,秋霁白用手指比划了一个一百的手势。李碧瑶现学现卖,直接就砍价一百。摊主当然不干了。一番你来我往的砍价还价后,价格讲到了二百元。这时候,秋霁白才微微点头。张晨曦顺利地得了一件儿自己的心爱之物。
“碧瑶!这地摊买东西真有意思,以前你和霁……”有点儿得意忘形的张晨曦差一点把秋霁白的名字喊出来,幸亏李碧瑶拉了她一把。
秋霁白也赶紧转过身,看向了其他的地方。可就在秋霁白一转身的功夫,一件东西进入了他的视线。
那是一张好像茶几,又像凳子的物件,正摆在身后不远的一个摊位上。摊主正把自己喝水的杯子放在上面,而且上面还放着一只又旧又脏的破提兜。看上去,摊主好像极不在意那件东西一样。
秋霁白若无其事地边看着周边摊上的东西,边向那边走去。
“老板!你这个凳子卖不卖?”秋霁白出言问道。
“卖呀!我这摊上,除了我,什么都卖。”摊主一听就是个河北人,口音相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