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遇对头(1 / 2)

古玩行述记 披雪楼主 1125 字 7个月前

当听到顾惜安说刚刚看到一幅老画上的轴头是象牙的,秋霁白心里不由一动。如果那幅画真的是以象牙为轴头的话,那装裱的等级就相当高了。也就可以变相地认为,那幅画的等级不会太低。

按理说,有这样的东西存在,以秋霁白的眼力绝对不可能漏掉。

“刚刚,很可能是自己太过专注于那件乾隆底款笔洗了,以至于有点儿心不在焉。”心里想着,就来到了挂着三幅画的那处架子边。

这三幅画,除了刚才地摊主老梁输的那幅林良画的卢雁外,另外两幅,一幅是落款清代画家任伯年的花鸟,一幅是落款明代画家吴彬的罗汉图。顾惜安说的带有象牙轴头的画就是吴彬的罗汉图。

中国古时候装裱字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横立两种,横的一般是装的杆子,立的如果是裱轴的话,那么一定要用到轴头,轴头成圆形里面内锥上到下轴的的杆子上的两边一边一个。

轴头一般为木质,可以是楠木、花梨、紫檀、鸡翅木等,高级一些的有瓷质或骨质、牛角的,而更高级的,用来装裱大名头的名人字画,挂到皇帝寝宫里的,那就可能会用到象牙或者是砗磲了。

眼睛看着画,手上却把底轴两端的轴头握在了掌心,细细感觉着细腻的手感,以及象牙独有的那种压手的重量。没错!是象牙的。

不过,再看这张落款吴彬的罗汉图,秋霁白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这幅画落款的吴彬,是万历年间的宫廷画家,授以中书舍人,官工部主事。擅画人物,尤为擅长佛像。奇形怪志,迥民前人,自成门户。白描尤佳,脱出唐、宋规格,笔端秀雅,与众不同。吴彬早年的画迹,亦属正统文人画派一路,晚年的画,去除了部分奇险怪诞的形式,多趋于柔和简洁。

眼前的这这幅画,树下罗汉,随笔触干净利落,工工整整,但人物神态却略显呆板,毫无传神之说。与吴彬的真迹还有一定的差距。

“绢、墨、彩,包括老化痕迹都对,都能和明代的情况对上。看来是一幅老仿。”秋霁白心里已经对这幅画做出了鉴定结论。

又看了看任伯年的花鸟,那就是一眼假的东西。不过,也是民国到解放初的老假。

就是最后那一幅落款明代林良的卢雁有点儿意思。

林良也是明代的著名画家,擅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精巧。其水墨禽鸟、树石,继承南宋院体画派放纵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传世作品有《灌木集禽图》《山茶白羽图》《双鹰图》等。

而且林良还有一重特殊的身份,他是官居锦衣卫。由于锦衣卫恩荫寄禄无常员,没有固定的员额限制,故很多受皇帝恩宠的宫廷画家得授锦衣卫武职。所以,他这一重身份也注定了他的书画作品传世并不多,只要是确认为真迹,那价格就是天价。

这幅《卢雁》,以芦荻、灌丛等野生草木为前景,池水微微荡漾,六只卢雁在其间游弋。笔触遒劲纵逸、气韵淡然雅致,两者结合恰当完美,生动传神,表现了野逸之趣的场景。圆厚胜细匀者万万,尤妙绝者,一幅作暮景晚烟横树,而以淡墨写卢雁,只一笔点成,不加嘴爪,不分翎毛,为烟中宿者,入神之笔也。

看到这里,秋霁白十分确定,这幅林良的花鸟画是后人仿的。水平虽然和林良不相上下,但问题出在纸张上。因为这张纸用的是清乾隆仿南唐澄心堂的纸,这种事在明代还没出现了。所以这幅画即便画的再传神,也是一幅后人仿的。

在明清两朝,除了那些顶流著名的画家外,还有诸多靠着画画养家糊口的人。为了能生存下去,或者是为了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他们只能不得已地临摹、仿画前朝和当代有名的画家作品。这些画家的水平其实并不比原作画家差很多,甚至有些已经达到或超越了原作者的水平。但怎奈,就是因为没有名气,他自己的画就是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