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旭光最后做出了“宣州官窑”的定义,也把秋霁白心里那最后一点疑虑解除了。其实,秋霁白这次带来的四件让倪旭光鉴赏的瓷器,他自己都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鉴定结论。
之所以特意来请倪旭光做鉴赏,一方面是进一步确认一下自己的鉴定结论是否准确;另一方面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了,无形中抬高倪旭光在古代陶瓷艺术领域的专业能力。这一高一低的拉开,也就能更好地让对方接受自己,再谈合作也就更容易一些。
极为认真地听完倪旭光的讲解,秋霁白表现出来的全部都是心悦诚服,完全是虚心好虚的模样。这也博得了倪旭光不少的好感。
笑着点点头,倪旭光又把那幅山形瓷器的图片拿了起来。看了看后,说道:“这件东西简单了,应该是瓯窑的一只青瓷笔架。我想你拿给我看,无非就是让我确认一下,这件儿东西的时代。嗯……从器型和釉面特点来看,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东晋的。当然了,这只是从图片上判断,和实物有些差异,但九成九的结论应该是东晋的。”
“嗯!我个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是把这件东西定义为东晋,确实是有些大胆了。更多的行儿里人把它看成是唐早的。”秋霁白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有人把它看做是唐早的也有情可原。”倪旭光接着说道:“青瓷是瓷器制作中最早出现的瓷品,原始青瓷出现在商代中晚期,成熟于东汉。其特色是釉色呈青黄、淡黄、纯青等色,故称青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呈现辐射性的发展。而到了汉唐两朝就进入了鼎盛期。”
“主要有四个发展阶段,汉唐五代青瓷。这段时期的青瓷窑场以浙江的上虞、萧山等地为主,称越窑青瓷。色泽苍古幽雅,质感如冰似玉;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宋代官窑青瓷。这是釉色发展到八种,窑场扩大到把大窑系,釉色以天青色为主,呈现出春水般的柔和清澈和美玉般的华润丰盈。大名鼎鼎的汝窑,其实也就是青瓷系发展的产物,只是以名贵的玛瑙粉入釉,釉色呈现出雨过天青云**之称的天青色;第三个阶段,就是宋元龙泉窑青瓷。这是中国古代青瓷艺术的高峰,釉层肥厚如凝脂,以粉青和梅子青最具魅力;第四个阶段,是元代哥窑青瓷。元末时期特征是色青,浓淡不一。釉面莹润多断纹,风格类南宋官窑,以仿古为特色。”
把那张图片推到秋霁白的面前,倪旭光接着说道:“这件东西虽然小,形制也相对简单,但它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并不低,而且能保存到这么完好的程度,相当不容易了。”
其实,对于这件东西,秋霁白已经有了比较肯定的鉴定结论了。它本身并没有太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但从历史文物研究这方面看,却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他的古文化交流中心非常需要的一件器物。
与其说是秋霁白赞同倪旭光的这个结论,不如说是倪旭光的结论鉴定了秋霁白的想法。能够确定一件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实物,秋霁白心里很是很兴奋的。
最后,倪旭光拿起了那张落款“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的豆青加粉梅竹二友天球瓶图片,倪旭光微微一笑,说道:“小伙子!至于这只天球瓶,如果马老说他没看出来出处,我就有点儿不相信了。这是明显的乾隆官窑制式。他能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