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德化观音(1 / 2)

古玩行述记 披雪楼主 1085 字 7个月前

“何朝宗的瓷塑真品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听完秋霁白的讲述,倪旭光摇摇头说道:“从图片上看,还有那么点儿意思。不见实物,我也不干确认。”

“倪伯伯!明天您跟我一块儿去看看怎么样?”秋霁白心里是期望倪旭光能够露面,亲自对那尊何朝宗瓷塑观音像进行鉴定的。毕竟倪旭光长久以来,一直醉心于德化窑瓷器的研究,尤其是对何朝宗款的瓷塑作品研究的更深更透。

可令他失望的是,倪旭光听到要他出面,马上摇摇头,说道:“霁白!我好不容易撇清了古玩行里的这些个俗事,我是不想再插足这个行当了。虽然咱们认识的时间不长,但就凭你的眼力和专业知识,上手掌眼,判断这尊像是不是何朝宗,还是绰绰有余的。”

旁边的林淑仪也点头说道:“你伯伯以前也帮人鉴定东西,可那个过程中也惹了不少气,摊上了不少麻烦事儿。别的都好说,就是再入这个行当,我也不同意。霁白!我觉得你应该没问题。”

老两口子这么一说,秋霁白也不好再强人所难了。其实,以秋霁白自己本的眼力、阅历,只要是不太离谱,鉴别一件瓷塑作品是不是出自何朝宗之手,从胎质釉面、工艺特征,以及皮壳包浆方面看,他还是有把握的。

但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其内中含有的历史信息太过丰富。秋霁白的心里还是有点儿发怵。

何朝宗,又名何来,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瓷塑家。祖籍是江西临川,可他确实出生地就在福建省德化县。自幼受环境熏陶,喜爱瓷塑工艺,拜当地艺人为师。早年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如德化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象逼真。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

何朝宗被后世称为宗教雕塑艺术第一人,他的每一件瓷塑作品从取材、构思到制作的全过程都是独立完成的,服从于材质,服从于内容,服从于人类的精神诉求,体现出艺术独立的、自主的品质特征。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神韵。在注意人物内在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的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魁力。

也正是因为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在历史上有着如此高的艺术文化地位,他之后的明、清、民国,直到现如今都有人在仿制,假冒。而且技艺相当的纯熟,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所以说,鉴定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在瓷胎、工艺、包浆这些方面入手鉴定,已经不能百分之百鉴定出真伪了。而是要更多地从何朝宗作品的艺术气息、特定神韵方便鉴定。这就要求鉴定者必须具备非常高的艺术修养。

对于这一点,秋霁白是没有十足把握的。可现在,倪旭光不打算在趟古玩行儿这趟浑水了,秋霁白也只能是全凭自己的眼力、悟性判断了。

一大早,秋霁白就赶到了和潘三约好的泉州酒店大堂里。

“兄弟!你来了。”没等秋霁白找人,潘三就笑呵呵地迎了出来,主动打着招呼。

“潘老板!抱歉了,让你久等了。”秋霁白客气地说道。

“昨天晚上我就住这儿了,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潘三笑着说道:“走吧!车在外面等着呢。”

一听,潘三昨晚就住这儿,秋霁白心里就知道,这小子很可能昨晚上就见了他那个朋友,先一步上手看过了那尊观音像。甚至说,连价钱都先一步讨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