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梅!去把西厢房打开。”
“哎!”
赵石梅痛快地答应了一声,但从她疑惑的表情上不难获悉,那间西厢房里终究有什么,她也不清楚。
“西厢房一直是我住着的。”赵石兰一边走,一边说道:“我从小就受爷爷的宠溺,所以,老人家走之前,把一些他收藏的东西转交给了我。但我也不懂,你看看吧,如果能看上眼儿,东西你就拿走。研究也好,展出也好,总比放在我这里接灰强。”
秋霁白笑了笑,说道:“赵奶奶!东西我可以帮您看看,如果您要有意出手转让,我也可以用市场价格收,我不可能白那您的东西。”
赵石兰微微一笑,说道:“东西对我来说不重要,但这些东西放在哪里,能发挥什么作用,对我很重要。”
“先看看东西吧!如果东西不是那么回事儿,说什么都是瞎掰。”
随着时间的增加,赵石兰越来越多地说起了北京话,口音也恢复了老北京的口儿。
这就是所谓的“乡音最入耳,乡音最动听”吧!
随着赵石梅把西厢房的门打开,映入眼帘的依旧是和正房格局一样的房间,只是略小一些而已。
房间内同样都是硬杂木的老家具。一眼扫过去,没有看到一样是古董的东西。
秋霁白和鲁志鹏互相看了一眼,都搞不明白赵石兰这老太太究竟是什么意思。
赵石梅也疑惑地问道:“姐!这间房你走了以后,我是没动过,但也打扫了不少次,我怎么没见你有什么东西存在这里呀?爷爷究竟给你什么东西了?”
赵石兰先是抬眼四处看了一圈,同样的在寻找过去的影子。在找到点儿感觉后,笑了笑,说道:“还是老样子,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然后,一转身,就推开了右边卧室的房门,说道:“在这间房子里有一个暗格,爷爷把生前自己收来的一些东西都放在里面了。说实话,我走的时候都忘了,后来想起来了,和你也没有了联系方式,也就搁置了下来。”
跟着赵石兰进入了卧室。一边是同样的硬杂木桌椅,另一边是北方传统的火炕。
赵石兰来到火炕边上,用手敲了敲炕边的一堵墙。听声音,不是砖墙,而是木板。
赵石兰点了点头,对秋霁白说道:“霁白、小鲁!你们把这面墙的木板往里推。稍微用力一点。”
秋霁白和鲁志鹏互看了一眼,就按照赵石兰手指的方向,两个人四只手一起往里推去。
果然,两个人的力量在一个点使出来,还是费了很大的劲,才听到“嘎巴”一声,木板墙被推开了一条缝。
“好了!”赵石兰叫住了两个人,从打开的缝隙,往里面看了看,接着说道:“嗯!没什么问题,推开吧。”
秋霁白和鲁志鹏又合力,把木板往里推了进去。
当推开有半米左右后,终于露出了里面的空间。那是一个宽宥半米,高有一米多一点,深多少看不清楚的空间。四面以木板遮挡,就相当于是一只木头箱子嵌入了火炕的下面。
这显然就是赵石兰说的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