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奔停在了刘三河刚刚建成的民俗馆门前。
快要过年了,民俗馆所在的这条复古街道两边也都支起了不少的摊位。卖小吃的、卖年货的、卖幅字儿春联儿的,甚至还有几个摆地摊卖老东西的。
秋霁白只用眼睛扫了一眼,就知道这几个摊儿上都是新、老两样儿东西裹着卖。眼力一般的人,稍微掌不住眼神儿就可能上当受骗。那里面几件新仿的东西,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霁白!这大过年的你不在家陪老丈人、老丈母娘,还有时间跑我这儿晃悠,是不是有什么买卖要照应我了?”
接到电话后,就站在外面等着的刘三河,窜到秋霁白的驾驶位车门,边打着招呼,边开玩笑地说道。
推开车门,秋霁白微微一笑,说道:“是有生意,不过不大,没什么利润。不知道三哥你升级当了老板以后,还做不做这种小生意了?”
“做!谁说我不做小生意了?”刘三河笑着说道:“不论到了什么时候,你三哥我绝对不忘本。能赚十万、八万的生意我抢着做,能入手块八毛儿的买卖我也不嫌馊。我可永远忘不了四九城搞拆迁的时候,我拉着班车绕世界地去铲地皮的苦日子。”
“再说了,我不像你是搞古董文玩收藏研究的,我就是一个喜欢搜集老物件,想给儿子、孙子辈儿留下点儿什么的玩儿家,也许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个连收代捡的破烂玩家儿。”
听刘三河开着玩笑,但话里话外何尝又听不出来,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已经钻进了他的骨子里面了。
敬佩地冲着刘三河点了点头,什么都没有说,只说了一句,“咱们里面谈!”
然后,三个人就鱼贯地进入了刘三河的民俗展馆。
刘三河之所以把这里定名为“民俗馆”,而不是民宿博古馆,完全是出于他的自谦。
“前些天郑曦杰郑先生来了一趟,他对"民俗馆"这个名称有点儿异议,想改名叫民俗博物馆。我没同意。”刘三河说道:“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凡是叫博物馆的地方,都是收费的。我这里是不收费的,完全是免费开放给人们前来参观。所以,我担心叫博物馆就会把不少人吓跑了。”
“再说了,我这个地方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这点儿老玩意儿,能知道老祖宗是怎么生活的,能不忘本,我就也足够了。”
点点头,秋霁白非常佩服刘三河的这种不为金钱所动的情怀。
“三哥!那你怎么维持你这个民俗馆的运营呢?”
一直没有说话的罗翰问道。
微微一笑,刘三河说道:“我那边不还有一个影视拍摄基地,以及道具租赁业务呢嘛!这两年,不光是以前那种传统的影视剧组来租赁场地、道具,不少新生的网络剧拍摄工作室也来我这儿拍摄。就这一项收入,我就够用了。更何况郑曦杰郑先生那边还每年赞助,足够支持这家"民俗馆"的日常运营所需资金了。”
点了点头,秋霁白说道:“这样就好!三哥!我真实佩服你,能把自己的爱好无偿展示给其他人,这一点一般人还真是做不到。”
“哎呦!你可别捧我了。小心把我捧高了,回头不小心你再把我摔个半死。”刘三河笑呵呵地说道:“和你比起来,我这人也就是小打小闹儿罢了。呵呵!不说了,咱们里边儿坐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