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白做了个苍白的解释。
白老板看着秋霁白倒没什么恶意,笑了笑说道:“小事儿!既然你也喜欢,就一起说道说道,交个朋友嘛!”
而那个小齐子已经把手上的白手套摘了下来,递到了秋霁白的面前,冷笑了一下,说道:“也是行儿里人吧?行儿里的规矩应该清楚吧!”
秋霁白一笑,接过手套,说道:“规矩懂点儿。但请你们放心,我绝对不夺人所爱,就是借光欣赏一下这本老书。”
“老的?”小齐子带着讽刺的语气说道:“你也能看出是老的,不容易啊!”
“这很难吗?”李碧瑶还是一步不退地硬怼回去,说道:“别以为就你有眼力。”
“呦呵!这丫头嘴还真厉害。”虽然不想和女人硬刚,但小齐子还是说了一句,“嘴上硬没用,古玩行里得眼力好才行呢。”
说完,就不搭理李碧瑶了,而是把目光落在了鉴定那本《易纬八种》的秋霁白身上。
“怎么样?差不多了吧!”
隋涛也说道。
放下手里的书,秋霁白笑了一下,说道:“这确实是一部上下两册的《易纬八种》,而且是清乾隆‘武英殿"印刷的。唯一可惜的是,不是刻板,是活字印刷的。”
“‘武英殿"印书会不用刻板吗?”隋涛冷笑着说道:“小子!别不懂装懂了。嘉庆、道光以后我不敢说,但清三代的‘武英殿"印书,可全是刻板印刷的。”
“这话不是绝对的。”微微一笑,秋霁白说道:“乾隆三十八年‘武英殿"刊本印制了《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易纬八种》就是初刻四种中的第一种。武英殿先行刊印了《易纬八种》等四种。同年十月,总领‘武英殿"事务的大臣金筒上奏,因刻书种类繁多,付雕非常困难,不如刻一批枣木活字套版一份,这样的话,摆印书籍的工料成本就省简很多。乾隆准奏后,乾隆三十八年二十五万余个木活字雕刻完毕,并开始摆印。这本书就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后活版印制的。”
一番有理有据的论述,让隋涛和小齐子也拿起书来看了起来,果然,在极少数的字与字之间本应该是留白的地方,发现了一丝丝淡淡的墨痕。
互相对视了一眼后,隋涛点头说道:“看来还真是活版印刷的。”
“怎么样?这回你相信了吧!”
李碧瑶在一边不停地拱着隋涛和小齐子的火儿。
而白老板则略微的摇着头,说道:“我看不像,这么好的印刷活字印刷应该做不到。”
白老板这句话说的也是有依据的。上学的时候,历史课上最先学到的就是,活字印刷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并列为“四大发明”。
北宋发明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后,并没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印刷工作中,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不成熟。泥活字容易破碎损坏,木活字纹理不均匀,接触水后,容易高低不平,金属活字是水性墨在铜活字上附着性很成问题。
所以,活字印刷只是在理论上实现了一种极为超前的突破,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就是为什么古籍善本流传下来的并没有活字印刷而成的。究其原因,就是印刷的质量太次,达不到善本完美的要求。.